2022年7月31日-8月4日,一年一度的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lzheimer’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AAIC-2022)于美国圣迭戈顺利召开。
大会上,罗氏公布了其在研的Aβ 单抗——Gantenerumab(RG1450)的III期SCarlet RoAD OLE研究和Marguerite RoAD OLE研究结果。数据显示,经Gantenerumab治疗4周后,患者血浆Aβ42和Aβ40水平升高。且经药物长期治疗后,患者的血浆 pTau水平也表现出持续降低。这两个关键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变化都意味着一件事,即Gantenerumab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中展示出一定潜力。
当时公布的这两项研究结果极大振奋了整个AD研发领域。因为如果这款药最终获批上市,那其将是FDA批准的第一个可皮下给药的AD药物,具有居家给药潜力。其给药方式区别于当时较受关注的另一款AD新药——卫材和渤建的lecanemab(当时还未获批上市)。此外,对于在这款药上花费了十余年心思的罗氏而言,在经历了此前的临床失败后,这两项积极结果的得出也给予其一定安慰和继续研究下去的信心。
但就在几个月后,临床失败再次与这款药联系在一起。2022年11月,罗氏公布了Gantenerumab针对早期AD患者的III期GRADUATE I研究和GRADUATE II研究结果。结果显示,试验没有达到改善认知损伤临床的主要终点,且该药物清除 β-淀粉样蛋白(Aβ)的水平低于预期。
几经失败后,Gantenerumab渐渐偃旗息鼓。但近期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结果的公布,则让这款药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内。从结果来看,这款药似乎有机会“复燃”。
01 Gantenerumab:转换方向,重新起航
Gantenerumab这次聚焦的是显性遗传阿尔茨海默病(DIAD/ADAD)的治疗。
DIAD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父母一方携带致病突变,则子女有50%概率遗传。较非散发性AD,DIAD发病早且疾病进展快。一般而言,患者常在30~50岁发病(散发性AD通常为65岁后),且从发病到晚期仅需平均5~10年(散发性AD通常为8~15年)。因具有明确的基因突变,且发病年龄可预测,DIAD是研究AD发病机制和早期干预的关键群体。
为专注于全球DIAD的治疗研究,2008年,美国华盛顿大学领导并建立了DIAN(DIAD国际研究网络)。今天我们要介绍的Gantenerumab的研究结果便由这个组织推进并公布。
据近期发布在The Lancet Neurology上的一篇题为“Safety and efficacy of long-term gantenerumab treatment in dominantly inherited Alzheimer’s disease: an open-label extension of the phase 2/3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latform DIAN-TU trial ”文章所示,在最新的OLE研究中Gantenerumab显示出了预防DIAD发作的迹象,可将症状出现的风险降低50%。
具体而言,此次公布的DIAN-TU-001 OLE研究是在早前公布的DIAN-TU-001研究基础上做的。其中,DIAN-TU-001研究于2012年启动,受试者为有DIAD家族史,但几乎没有认知能力下降情况的人群,且年龄控制在预估发病年龄的前15年至10年间。这项研究于2020 年结束,但由于不清楚这款药能否为没有症状的人提供认知功能改善益处,因此开展了OLE研究。除治疗期延长外,相比DIAN-TU-001研究,这项OLE研究的用药方案发生变化(从1200mg/4周 Gantenerumab调整为1500mg/2周 Gantenerumab)。
近日发布的这项OLE结果显示,在任何gantenerumab治疗组(Any Gant)(双盲期或OLE期接受治疗,n=53):无症状突变携带者的CDR-SB临床衰退风险比(HR)为0.79(95% CI 0.47–1.32);在长期治疗组(Longest Gant)(n=22):HR为0.53(95% CI 0.27–1.03)。另外,PiB-PET SUVR(淀粉样蛋白负荷)从OLE基线至3年时,调整后的平均变化为–0.71 SUVR(95% CI –0.88至–0.53,p<0.0001),这表明受试者的淀粉样蛋白显著减少。
02 AD治疗还要走很久……
AD领域是出了名的研发黑洞。有数据显示,自进入21世纪以来,已有超过320项临床试验宣告失败。其中不乏MNC主导并开展的项目。
就在Gantenerumab传来喜讯的同时,Cassava Sciences则面临III期临床试验失败,股价暴跌的困境。据这家公司官网信息,其在研的Simufilam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方面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具体而言,在ADAS-COG12评分中,接受Simufilam治疗的两个组,分数分别上升了4.97和5.26分,而安慰剂组仅上升了4.70分。结果无显著差异,试验失败。
区别于上文提到的Aβ单抗,Simufilam是一款全球首创的口服小分子化合物,通过与FLNA结合,恢复它的正常构象和功能,阻止Aβ42的信号传导,因此具有通过靶向一个靶点,同时减少神经变性和神经炎症的潜力。此前Cassava对这款药寄予厚望,但从近日公布的消息来看,还是没能逃脱试验失败的魔咒。
事实上,哪怕是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甚至是已经成功获批上市,AD药物也仍面临着很多挑战,有撤市/推广困难/安全风险高等问题。就安全风险而言,目前已上市的两款Aβ单抗均存在ARIA风险,且已被点名。上文提到的罗氏的Gantenerumab也有此类风险。据DIAN-TU-001 OLE研究结果,试验中ARIA发生率较高,为53%。这与其他抗Aβ单抗一样。
不过哪怕仍存在尚无法解决的安全问题和较高的临床失败率,这些AD药物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AD领域的研发工作,将其推向更有希望的将来。
针对Gantenerumab当前的积极进展,研究人员表示,希望这一结果同样适用于晚发型AD的高危人群。对此,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特聘教授 Randall Bateman 博士表示,“如果晚发型AD预防试验能取得与DIAN-TU试验类似的结果,那么针对普通人群的阿尔茨海默病预防方案可能很快就会问世……我现在非常乐观,因为这可能是首个临床证据,预示着未来将为AD高危人群提供预防方案。不久的将来,我们或许能够为数百万患者延迟AD的发病时间。”
参考资料:
- 公司官网
- https://www.pharmaceutical-technology.com/news/roche-alzheimer-drug-could-prevent-onset/?cf-view
- 其他公开资料
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提供任何商用、医用、投资用建议。
文中图片、视频、字体、音乐等素材或为药时代购买的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公司官网/网络,部分素材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药时代尽力注明来源。
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衷心感谢!
药时代官方网站:www.drugtimes.cn
联系方式:
电话:13651980212
微信:27674131
邮箱:contact@drugtimes.cn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药时代
发布者:haitao.zhao,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