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2023年8月,罗氏公布了3期临床试验Skyscraper 01研究的第二次中期分析结果。
尽管当时OS数据尚不成熟,但鉴于其TIGIT联用PD-L1的mOS数据要显著优于PD-L1单药数据(22.9个月 vs 16.7个月)。
当天TIGIT赛道药企股价近乎全线飘红,Arcus涨22.43%,iTeos涨14.89%,Compugen涨19.61%。
罗氏(基因泰克)是TIGIT靶点的发现者与研发先锋。2021年,罗氏围绕TIGIT单抗tiragolumab开展了有数十项II/III期临床试验。
可以说,罗氏TIGIT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该赛道中所有人的神经。
如今,罗氏TIGIT再传噩耗……
01
2024年7月4日,罗氏宣布旗下II/III期KYSCRAPER-06研究未达到主要终点PFS、OS。
该研究共入组542例未经治的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评估TIGIT单抗(tiragolumab)+PD-L1(Tecentriq)+化疗 vs PD-1(K药)+化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研究结果显示,主要终点之一PFS的风险比(HR)为1. 27(95%CI:1.02,1.57),总生存期(OS)的HR为1.33(95%CI:1.02,1.73),数据仍不成熟。
在意向治疗人群中,TIGIT联用组的疗效在PFS和OS方面均低于对照组K药+化疗,总体安全性一致。
考虑到HR值已经明显超过了1,且95%置信区间下限也超过1,罗氏决定提前终止这一研究。
而在此之前,吉利德、BMS,默沙东也同样做出了类似决定。
吉利德取消了其抗TIGIT抗体(domvanalimab )+ PD-1( zimberelimab)与 K药在一线晚期 NSCLC 治疗中的III期 ARC-10 研究。
将研发重心转向domvanalimab+zimberelimab+化疗与K药+化疗在一线所有 NSCLC 患者中的疗效,无论PD-L1表达水平如何。
至于BMS,同样终止了自家TIGIT单抗BMS-986207的研究,转而开发靶向TIGIT/CD96双抗BMS-986442(AGEN1777)。
最后就是默沙东,于今年5月,宣布终止正在进行的MK-7684A(K药+TIGIT单抗Vibostolimab)vs K药单药辅助治疗手术切除后的IIB-IV期高危黑色素瘤患者的III期KeyVibe-010研究。
MNC的态度,使得TIGIT未来的开发前景,变得模糊。
02
加上此次KYSCRAPER-06研究的阴性结果,罗氏TIGIT已经三败肺癌领域。
早在2022年,罗氏就有两次落败。一次是“tiragolumab+Tecentriq+化疗”一线用于广泛期SCLC III期-SKYSCRAPER-02,未达PFS终点。
另一次是,Skyscraper-01研究的首次中期分析,同样未达PFS终点。
03
关于TIGIT靶点的争议从未停止。
与PD-1 抗体单独治疗就可以实现临床获益不同,既往研究提示TIGIT 本身缺乏单独成药性,需要联合PD-1/PD-L1 单抗。
即TIGIT单抗与PD-1单抗、PD-L1单抗联用,可以增强后者的效果。
2014年首个PD-1单抗FDA获批上市以来,以PD-1/PD-L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启了抗肿瘤治疗的新征程。
如今,PD-1/PD-L1已然铺出了偌大市场,一旦有TIGIT首发上市,那便是一下款百亿美元级的超级重磅炸弹。
罗氏愿意搏一搏,GSK也愿意。
2024年6月24日,GSK在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注册了PD-1抗体Dostarlimab+TIGIT抗体Belrestotug联合一线治疗PD-L1高表达NSCLC患者的三期临床试验。
GSK成为了继罗氏、百济神州、默沙东、吉利德之后,又一个将PD-1+TIGIT推至三期临床的玩家。
此外,除了TIGIT单抗,TIGIT双抗无疑也能成为未来的突破口,仅国内就有信达、恒瑞、复宏汉霖、普米斯等多家药企布局,且均已进入临床阶段。
了解更多信息,请点击这里。
发布者:DrugTimes001,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