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糖盛世”下我国糖尿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首款自研P-CAB替戈拉生片获批 罗欣药业“创仿结合”战略迎新里程碑
“大糖盛世”下我国糖尿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生在我国变得越来越普遍。在《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杂志2014年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与我国GDP增长高度相关。

 

“大糖盛世”下我国糖尿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图-1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与GDP增长高度相关

来源: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据2013年权威部门发布的报告,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50.1%。这项数据显示:在我国不到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每2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处于糖尿病前期。因此,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在十年前就超过了美国(11.3%),并以1.14亿的总患者数,超越印度,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显示,我们糖尿病人数在2021年超过1.4亿,大有重现“大糖盛世”的盛况。

 

我国中医将糖尿病归为“消渴病”或“糖络病”,发掘于马王堆汉墓的《五十二病方》(公元前202年左右)有如下记载:“病脞瘦,多弱(溺),耆(嗜)饮”。《黄帝内经》中也有“饮一溲二”、“善渴,数饮”、“善食而瘦”的症状描述,与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的症状高度吻合。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在公元前460-377记载了类似于糖尿病症状的记载:“大量排尿、消瘦”。人类对糖尿病的真正认识是得益于法国化学家米歇尔·欧仁·舍夫勒尔(Michel Eugene Chevreul,1786-1889)的功劳。他在1815年于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发现葡萄糖的存在,这个发现使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大大提升。

 

根据WHO的分类标准,糖尿病可以分为4类

 

  • 1型糖尿病(T1DM)

T1DM分型,主要特征为胰岛β细胞显著减少或者消失,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下降或者缺失。

 

  • 2型糖尿病(T2DM)

T2DM分型,主要特征为胰岛素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下降(胰岛素抵抗),伴随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所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

 

  • 妊娠糖尿病(GDM)

GDM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糖代谢异常,因为糖代谢异常不代表糖尿病,所以血糖不会呈现显著的糖尿病水平。

 

  • 特殊类型糖尿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是指除以上三种以外所有病因引起的糖尿病,常见的病因包括胰岛β细胞功能单基因缺陷、胰岛素作用单基因缺陷等。

 

 

1
流行病学

“大糖盛世”下我国糖尿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根据图-1糖尿病发病率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在1980s还能维持在1%左右,但到1990s这一数据直接翻倍到了2%以上。等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经飙升到5%,并在之后的10年中加速上升,直接站上10%的比例。

 

随着统计数据越来越精准,我国对糖尿病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对于患者的群体特征也有了更多的发现,例如:

 

  • 我国糖尿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T2DM)为主,占所有患者的90%以上;
  • 中国有50%的糖尿病人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都正常,但是餐后血糖异常升高;
  • 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中等发达或不发达地区;
  • 肥胖和超重(高BMI)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 男性患病率>女性患病率

 

这些发现,也从侧面证实了糖尿病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富贵命,印证了GDP发展与糖尿病患病率的内在联系。

 

2
糖尿病的危害

“大糖盛世”下我国糖尿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糖尿病正如其名字描述的那样,血液中的葡萄糖会在患者体内因为某些原因渗透到人体的尿液中,进而排出体外。但正是这样一个平常无奇的过程,会导致患者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但同时体重减少。如果这个过程进一步发展,病人就是呈现形态消瘦、疲乏无力、精神不振。糖尿病本身似乎不会引起致命的症状,但它引起的并发症,却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造成极大伤害。

 

根据病程的缓急程度,糖尿病并发症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透压综合征、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慢性并发症有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足。出现诸多并发症的原因,与糖和代谢废物在细胞内的积累密不可分。有的代谢废物可以对细胞和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有的代谢废物会引起血管的堵塞。这些因素的叠加,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3
主要治疗方式

“大糖盛世”下我国糖尿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美国、中国和芬兰的研究人员发现,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控制饮食与体重、增加运动、规律作息均可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因此,很多国家将改变生活方式,作为治疗糖尿病早期病人的推荐方式。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前期患者都能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得到有效治疗。临床研究发现,每年有约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转变为糖尿病患者,而整个糖尿病前期人群约1/3会最终演变为糖尿病[1]

 

对于经过6个月的生活方式治疗,血糖控制仍不理想的患者,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目前,常用的降糖药有9类,属于口服的药物种类有二甲双胍、磺脲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TZD)、α-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注射类的药物有GLP-1受体激动剂和胰岛素,俗称”七菜两汤“。不同的药物种类有不同的特点,药物有效性、安全性信息汇总如下:

 

“大糖盛世”下我国糖尿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表-1 不同糖尿病药物效果及副作用[2]

 

根据沙利文报告公开的数据,在中国2020年糖尿病市场中,占比最高的种类是胰岛素及其类似物(45.1%),其次为双胍类(13.2%)、α-糖苷酶抑制剂(12.1%)以及DPP-4(8.9%)。由于进入中国市场时间较晚,GLP-1、DPP-4、SGLT-2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远未达到国外的比例。

 

“大糖盛世”下我国糖尿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图-2 2020年中国及全球糖尿病市场结构

图片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胰岛素

 

胰岛素的广泛使用与它一些独特的优势密不可分,比如对于胰岛素缺乏的患者,胰岛素降糖效果显著;对于肝脏、肾脏无损伤;另外,胰岛素对怀孕无影响,对胰岛也有一定保护作用。以上优势的叠加,使得胰岛素虽然历经百年,依然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治疗药物。

 

胰岛素是由弗雷德里克-班廷(Frederick Banting)在1921年发现,距今刚好走过100年的历史。胰岛素最开始是从牛、猪胰腺中提取,上市当年就有超7500个医生为25000名患者开具处方。班廷在1923年因此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在之后的50年中,胰岛素挽救了超3000万名患者的生命。

 

不过,胰岛素的缺点也是比较明显。例如,它对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如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并不理想。对于使用不当的患者,胰岛素还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也会导致体重的增加。[3]

 

双胍类

 

就国内糖尿病市场而言,二甲双胍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甲双胍是Ⅱ型糖尿病推荐的一线用药,它不仅能有效缓解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还能改善血脂代谢、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近年来,关于二甲双胍的研究可谓是话题感十足。研究表明,二甲双胍不仅能治疗糖尿病,还能够通过增强细胞自噬和正常线粒体功能,从而减轻炎症、延长寿命。在疫情期间,二甲双胍甚至被发现能够降低单细胞内SARS-CoV-2的病毒载量,因此对新冠病毒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推荐阅读:

二甲双胍的抗衰老机制:增强自噬和线粒体功能,减轻年龄相关炎症

神药二甲双胍又神了,这次居然是新冠病毒!

 

胰高糖素样肽(GLP-1)类似物

 

随着科学的进步,国外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肠道存在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的降糖物质,并在后来证实为小肠上皮细胞中L细胞分泌的一类降糖激素——肠促胰素,主要成分是胰高糖素样肽(GLP-1),它能刺激大量胰岛素的分泌(约占全部胰岛素分泌的50%~70%)[4]

 

基于这个发现,科学家认为患者肠道GLP-1生成的减少是引起糖尿病的另一个原因。不过遗憾的是,人体自身分泌的GLP-1在体内会被一种酶降解,因此天然的GLP-1并不能直接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幸运的是,科学家在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上取得突破。GLP-1 RA与天然GLP-1氨基酸序列有高度的同源性,具有天然GLP-1的生活活性,但它不容易被降解,半衰期也更长,因此解决了成药性的问题。

 

目前国内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有艾塞那肽、贝那鲁肽、利拉鲁肽、利司那肽、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艾塞那肽周制剂等

 

其中艾塞那肽、贝那鲁肽是短效制剂,说明书显示艾塞那肽需每日给药2次,贝那鲁肽需每日给药3次。利拉鲁肽和利司那肽属于中效制剂,半衰期为12小时,每天只需皮下注射一次就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和艾塞那肽为长效制剂,每周只需给药一次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控糖效果。周制剂的出现,大大提升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是近年来上市的一类新型降糖药。DPP-4是细胞表面丝氨酸蛋白酶,它可以使GLP-1快速降解进而失去活性。DPP-4抑制剂可以通过提高内源性GLP-1的水平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降低血糖,且不易诱发低血糖和增加体重。

 

目前,国内上市的DPP-4抑制剂有:西格列汀(捷诺维)、维格列汀(佳维乐)、沙格列汀(安立泽、奥心怡)、阿格列汀(尼欣那)、利格列汀(欧唐宁)和替格列汀等。DPP-4与二甲双胍的复方制剂在我国也有多款获批。

 

DPP-4抑制剂有较高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不受食物影响。并且吸收快,通常在1-2小时就可达峰。由于该类药品胃肠道副作用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患者的依从性也较好。

 

基于以上优势,DPP-4在国外糖尿病市场有较大的占比。但由于DPP-4在我国进入时间较晚,市场占比与国外有一定差距,不过也从侧面说明DPP-4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4
糖尿病市场及机遇

“大糖盛世”下我国糖尿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机会1 集采带来的进口替代机会

 

由于糖尿病具有广大的患病群体,患者具有长期服药的需求,糖尿病一直是一个热门赛道。虽然该赛道依然是礼来、诺和诺德这样的跨国药企占据市场主导,但也有像甘李药业、通化东宝这样的中国企业参与。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启动以来,中国企业拥有了更多抢占跨国药企市场份额的机会。

 

据统计,前五批纳入集采的药品既有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这样的老药,也有维格列汀、卡格列净这样机制新颖的药品。对于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喜上眉梢的好事。不仅治疗费用大大降低,在使用医保上也有了更多的药品选择。根据统计,前五批国采平均降幅为52~56%,胰岛素专项集采价格平均降幅48%。虽然降幅不如前5批国采,但在外资主导的胰岛素领域,国产药企能够在里面分一杯羹已实属难得。在此轮国采中,甘李药业、联邦制药分别中标6个产品,通化东宝也中标5个产品。

 

以甘李药业为例,公司通过集采不仅抢占了外资企业大部分分量,还获得了近万家新准入医疗机构。在2022年第一季度,甘李药业总营收为6.9亿元,同比增长25.77%。相信在集采的大背景下,糖尿病药物实现国产化替代只是时间问题。

 

机会2 给药便利性需求提升带来的机遇

 

随着对疾病理解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生和患者对治疗糖尿病有了越来越多的需求。如果说之前对糖尿病的治疗仅局限在降糖上,现如今医生对药品的选用则会增加药品安全性、用药便利性的考虑。例如,DPP-4抑制剂因为不增加体重、不增加心血管风险,并且有更低的低血糖风险,因而受到更多的青睐。自2017年纳入医保以来,DPP-4在短短3年就得到广泛应用,2020年样本医院合计销售达9.62亿元,占据糖尿病用药市场的10%

 

如果选择皮下注射药物,则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且痛苦的过程,使用胰岛素针的患者,在长期给药后会遭遇皮肤淤青、皮肤变硬的情况。对于这类患者,口服是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但胰岛素大分子的特性,加上较短的安全窗让其较难开发成口服药。

 

不过,GLP-1 RA的开发弥补了胰岛素开发的遗憾。相比于胰岛素,GLP-1 RA具备更大的安全窗,让其具备开发为口服药的潜力。另外,诺和诺德通过构建名为SNAC的吸收增强剂,让司美格鲁肽在胃部可以被吸收。

 

SNAC在胃部的溶解能够提供一个相对合适的PH环境,这不仅能够提高司美格鲁肽的溶解度,还能防止司美格鲁肽在胃中被降解失活。另外,SNAC能够嵌入到细胞膜上,帮助司美格鲁肽和SNAC被迅速吸收。试验表明,口服司美格鲁肽(商品名:Rybelsus)在控制血糖和降低患者体重方面不逊色于注射司美格鲁肽[5]

 

Rybelsus在2019年9月获美国FDA批准,用于结合饮食和运动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全球首个获批的口服GLP-1药物。根据公司财报,Rybelsus在2021年的销售额达到48.38亿丹麦克朗(折合7.69亿美元),较2020年翻了一倍。根据该增长速度,Rybelsus销售额有望今年突破10亿美元大关,成为一款重磅炸弹药物。迅猛的增长速度背后,折射出患者对口服药的巨大需求。

 

机会3 联合用药带来的新增长

 

从各国糖尿病用药指南来看,药物的联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药物的联用一方面提升了降糖的效果,另一方面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制药企业来说,研究复方制剂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选择。复方制剂一方面可以提升药物的疗效,抵消在临床上被pk掉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延长药品的生命周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现金流。

 

据了解,目前国内外有超过20种糖尿病的复方制剂,包括DPP-4的复方(如默沙东的Janumet和勃林格-礼来的Jentadueto),以及SGLT-2的复方(如强生的Invokamet和礼来的Glyxambi)。

 

默沙东的Janumet(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在2021年全球销售额接近20亿美元,2021年上半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超过9亿元,在重点城市公立医院终端销售额增速高达107.42%。因此,糖尿病的复方药物目前依旧处于狂奔突进的时期。

 

“大糖盛世”下我国糖尿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表-2 糖尿病领域主要复方制剂

 

机会4 新的作用机理

 

除了被比作“七菜两汤”的9大类降糖药外,还不断有新的降糖药进入人们视野。华领医药打造的多扎格列艾汀被誉为第十类降糖药。

 

多扎格列艾汀是一款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与其他9类药品不同的是,葡萄糖激酶(GK)是人体血糖传感器,能够对人体血糖的稳态调节发挥核心作用。因此,多扎格列艾汀是通过血糖的稳态调节发挥作用。

 

通过I-III期临床研究,充分证实了多扎格列艾汀不仅能够降低血糖,还能避免运动、饥饿造成的低血糖。除了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还能降低胰岛素抵抗,从源头上治疗糖尿病。临床数据还显示,该药有两个比较明显的临床优势:一是低血糖风险很低;二是不经过肾脏代谢,肾病患者服用无需调整剂量。

 

在2021年4月23日,该药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的受理。如果一切顺利,多扎格列艾汀有望成为在中国首先上市的全球首创新药(FIC)

 

推荐阅读:《十年时间做出全球首创新药,跨国巨头都失败的路,他为何走成了?——「专访」华领陈力博士

 

机会5 新的治疗技术

 

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大家熟知的药物形式有小分子、多肽以及蛋白质。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药物形式不断被开发出来,并取得非常重磅的结果。

 

不久前,由母义明教授和韩卫东教授领衔的一项随机、双盲对照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的II期临床研究结果公布。并且发表在《Stem Cells Research&Therapy》上。

 

结果显示,治疗组中有5人在治疗后10-13个月摆脱了胰岛素依赖。HbA1c水平在治疗后9周观察到最大下降。虽然在随访的20、32和48周略有上升,不过仍然低于基线值。在48周时,治疗组的HbA1c水平下降了1.31%,而对照组仅下降了0.63%(p=0.0081)。[6]这些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具有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力。如果该疗法成功上市,将会减少外源性胰岛素的需求,缓解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5
结语

“大糖盛世”下我国糖尿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虽然我国GDP依旧处于高速增长期,但我国糖尿病的人数也是冠绝全球。1.4亿的总人数甚至超过人口排第十的墨西哥,用“糖朝”形容我国糖尿病的现状完全不为过。

 

虽然胰岛素仍被广泛使用,但胰岛素抵抗、并发症的出现依旧让糖尿病的治疗不容乐观。部分药品给药方式的局限,进一步凸显了糖尿病领域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虽然在糖尿病领域存在明显的未满足需求,但药品开发难度丝毫没有减弱半分。有的企业已经宣布退出糖尿病领域(赛诺菲),更多的勇士在持续探索(诺和诺德、礼来、默沙东等)。虽然我国在糖尿病领域缺乏原创新药,但相信随着华领医药的踏步前行,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入这份“甜蜜的事业”,缓解糖尿病领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备注:

因为时间、水平有限,作者难免有疏忽遗漏的地方,若有不对或不准确之处,还请各位专业人士给予指正。

 

 

参考文献

  1. 我国第6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5亿糖尿病前期,2个方法可逆转 
  2. 2018全球研发:糖尿病复方/多靶点药物 
  3. 哪些情况需要用胰岛素? 
  4. 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糖尿病,一文了解! 
  5. 喜报!新款口服糖尿病获批!每月口服一次,可超长效平稳降血糖,还省事,各大药房开售! 
  6. 重磅|301医院发布干细胞治疗二型糖尿病2期临床结果 
  7. 其他公开资料
中国首款自研P-CAB替戈拉生片获批 罗欣药业“创仿结合”战略迎新里程碑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拥有者。
仅供感兴趣的个人谨慎参考,非商用,非医用、非投资用。
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衷心感谢!
文中图片、视频为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公司官网/网络
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
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13651980212。微信:27674131。邮箱:contact@drugtimes.cn)。衷心感谢!
“大糖盛世”下我国糖尿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推荐阅读

 

“大糖盛世”下我国糖尿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大糖盛世”下我国糖尿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点击这里,欢聚药时代!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haitao.zhao,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

(0)
打赏 为好文打赏 支持药时代 共创新未来! 为好文打赏 支持药时代 共创新未来!
上一篇 2022年7月4日 14:12
下一篇 2022年7月4日 14:13

相关推荐

公众号
公众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FDA批准首款NASH/MASH新药,中国药企如何分享这个百亿美元大蛋糕?点击观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