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400万、市值30亿美金,AI制药的机遇和挑战

营收400万、市值30亿美金,AI制药的机遇和挑战


文章导览

…………..
全球数百家AI制药公司,绝大多数都瞄准了最前沿的新药发现领域。这几乎是无可争议的“金矿”。
药物发现是药物研发过程的第一步。只有完成了这一步,后续的工作才能够开展。但是,这也是药物研发最难的环节之一。
Schrodinger曾在其财报指出,小分子药物发现一般需要5—6年时间,约有三分之二的分子会失败。
大分子药物也没好到哪儿去。根据AbCellera财报,在进入临床之前,大分子药物的失败率超过70%。
失败率高,是新药研发的最大痛点。而能够增加新药研发成功率,则成了AI制药最大的看点之一。
按照AI制药公司的说法,相比传统药企通过科学家凭经验自主研发,通过其AI平台,不仅能利用技术手段,提高研发成功率,还能持续地发现新药分子。
AI制药成功率高、持续输出的特点,是人力不能比拟的。这将为新药研发带来“规模”效应,进而缓解药企的创新焦虑。
当然了,能否真正做到这一点,还需要AI制药公司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01


资本追捧的另一面


相比国内2020年一级市场的火爆,AI制药率先在海外受到资本追捧。
早在2014年,便有10起AI制药融资案;到了2018年,行业融资次数突破了40次,关注度越来越高。

营收400万、市值30亿美金,AI制药的机遇和挑战

这一态势,也延续到了二级市场。去年2月28日, Schrodinger以17美元/股的价格在美股上市,股价一路飙升,于今年2月26日达到高点117美元/股,市值一度超过80亿美金;
7月份上市的Relay紧跟Schrodinger的步伐,从20美元发行价一路飙升至64.37美元。
此后,虽然AI制药公司的股价有所回撤,但市值表现依然可观。目前,Schrodinger、Relay、Exscientia、Recursion、AbCellera等多家AI制药公司,市值最高的AbCellera超过42亿美金,市值最低的Exscientia也超过了20亿美金。

营收400万、市值30亿美金,AI制药的机遇和挑战

关于这一点,结合AI制药公司的业绩表现,你的感受会更加深刻。
2020年,收入最少的Recursion,只有396万美元;Exscientia稍微多一点,但也只有967万英镑;
Schrodinger和Relay虽然收入分别高达1.08亿美元和8265万美元,但因为不菲的成本和研发投入,亏损额也分别达到2663万美元和5241万美元,距离盈利尚有一定距离。
五家AI制药公司中,盈利的仅AbCellera。2020年,AbCellera营收为2.23亿美元,净利润达到了1.19亿美元。

营收400万、市值30亿美金,AI制药的机遇和挑战

先别着急惊讶,因为靓丽的财务数据背后,也有运气成分——撞上了新冠的风口。礼来的新冠中和抗体bamlanivimab便是由AbCellera筛选而出。
正是新冠中和抗体,为其带来了丰厚回报。2020年,AbCellera收到了1500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1.98亿美元的销售里程碑款,两者合计占全年营收的95.52%。
换句话说,除了新冠中和抗体,AbCellera来自其它产品的收入仅1000万美元左右。这一营收数据,基本与其2019年全年营收(1161.2万美元)处于同一水平。
很显然,尽管海外AI制药公司先火一步,但至今,它们也仍在寻找关于如何盈利的答案。

02


服务不“值钱”


AI制药公司如何赚钱?
从盈利模式来看,AI制药公司作为服务方或平台方,为药企提供AI相关的软件或解决方案方向是热门方向之一。
以Exscientia为例,其收入模式便包括服务费,即利用其专门的技术平台,帮助药企筛选分子,以获得相应的报酬。
而Schrodinger则是作为AI制药平台方,为药企提供软件服务。软件包括诸多模块,用得多,收费也就越高。
不管是卖软件还是卖服务,看上去都是好模式。
因为,AI制药公司相当于扮演CRO的角色,也就是“卖水人”,只需要为药企提供药物发现服务,按需收费,自己不用承担创新药研发的风险。
但在该模式下,AI制药公司的天花板能有多高,还是一个未知数。这取决于AI制药的服务价值,以及药企的付费意愿。
就价值来说,药物发现的确重要,但在药物研发的总成本中占比并不高。根据Schrodinger招股书,一款小分子药物从发现到获批临床,成本大概是3500万美元。按照业内公认的10亿美元研发成本计算,药物发现的成本仅占3.5%。
你可能会说,3个百分点也不错了,全球那么多药企、那么多项目呢。但现实是,药企愿意为AI制药支付多少费用,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这也是AI制药公司面临的第二个问题,药企的付费意愿并不高。
本质上,AI制药带来的只是一种提高成功概率的可能性。至于是否真实可行,还需要后续的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等一系列研究去验证。
从临床到上市过程中,药物研发失败的概率不亚于药物的发现过程。根据AbCellera招股书,只有10%的大分子药物,能从临床走到上市阶段。也就是说,九死一生。
在这种情况下,想让药企为之付出高价,似乎很难。此前,“8点健闻”曾报道,该模式下,一笔200万元的订单在业内已是高价,而绝大多数AI制药企业一年接到的订单屈指可数。
显然,AI制药企业现阶段想要卖服务创收很难。这一点,从美股上市的头部公司中,也可以窥探一般。
2020年,Exscientia总收入967万英镑中,只有78.6万英镑是服务费,占比不到10%。
Schrodinger的AI制药平台,以软件服务形式的收入虽然高达9250万美元,但是,这是建立在153个客户的基础之上。换句话说,平均单个客户消费额只有60万美元。
截至2020年末,Schrodinger只有16个客户的年合同额超过100万美元。“客户用的比较少,付费意愿还不强烈。” Schrodinger在年报中如此表示。
当然,Schrodinger并没有否认这一模式的可行性。在2020年年报里,公司表示会想办法让制药企业,更多的使用软件服务。

03


制药才是出路?


那么,AI制药公司还有别的盈利方式么?当然有。
上文提及的Exscientia,超过90%收入便来自服务之外的收入——授权许可费,即将产品授权给客户,收取首付款和里程碑款。
在这一模式下,AI制药公司首先要发现潜在的成药分子,然后才能对外授权。这意味着,AI制药公司不仅要承担临床前的风险,还要承担临床中后续的商业化风险。
这样一来,AI制药公司与当前的biotech们便没有什么区别了。当然了,风险大增的同时,潜在收益也是巨大的。
比如,今年5月,Exscientia与百时美施贵宝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为期4年的合作期限内,开发创新药。
为此,百时美施贵宝支付的前期费用高达3000万美金,后续临床、注册里程碑款更是高达13亿美金,这还不包括销售收入的分成。
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AI制药讲述的是一个有关AI改变药物研发的故事,但各大药企更关注的还是“制药”本身,而非单纯为“AI”付费。
不止百时美施贵宝,包括基因泰克等海外巨头在内近期与AI制药开展的一系列合作,都是如此。为创新药本身付费,而不是为技术付费,这也是主流药企当前的首选。
这也意味着,对于AI制药企业来说,考验的不仅是AI技术,还包括进入临床之后的后续一系列服务能力。
最典型的便是AbCellera。在年报中,其明确表示,自己不推进产品管线的研发,只与药企合作。为了与药企合作,公司不得不提供从研发、临床、申报上市以及后续制造的全流程服务,基本与普通药企没有任何区别。
部分AI制药公司,更是直接选择下场做药。Recursion便是如此,基于自己的小分子AI制药平台,Recursion搭建起4条核心管线。

营收400万、市值30亿美金,AI制药的机遇和挑战

从头部企业的发展来看,AI制药公司与传统的制药公司,界限越来越模糊。某种程度上,传统制药的研发焦虑,也成了AI制药公司的焦虑。当然,有AI平台在手,或许能走出不一样的路径。
那么,CRO模式和下场做药,哪个模式才是最优解呢?这需要AI制药公司,去做更多的探索。

营收400万、市值30亿美金,AI制药的机遇和挑战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作者

仅供感兴趣的个人谨慎参考,非商用,非医用、非投资用。

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衷心感谢!

文中图片、视频为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网络

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

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13651980212。微信:27674131。邮箱:contact@drugtimes.cn)。衷心感谢!

营收400万、市值30亿美金,AI制药的机遇和挑战

推荐阅读

营收400万、市值30亿美金,AI制药的机遇和挑战
营收400万、市值30亿美金,AI制药的机遇和挑战
营收400万、市值30亿美金,AI制药的机遇和挑战

营收400万、市值30亿美金,AI制药的机遇和挑战

营收400万、市值30亿美金,AI制药的机遇和挑战点击这里,与~20万同药们喜相逢!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药时代,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

(0)
打赏 为好文打赏 支持药时代 共创新未来! 为好文打赏 支持药时代 共创新未来!
上一篇 2021年12月22日 15:04
下一篇 2021年12月22日 15:04

相关推荐

公众号
公众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