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共: 2795字 3图
预计阅读时间: 6分钟
药时代编者按
2025年7月11日,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传来:著名生物化学家、生物技术先驱Dr. William “Bill” J. Rutter(威廉・“比尔”・J・鲁特博士)与世长辞。这位享年97岁的科学巨擘,用一生的热忱与智慧,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领域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更为人类健康事业铺就了通往希望的道路。
从爱达荷州小镇的少年到哈佛大学的学子,从实验室里探索DNA转录机制的研究者到推动重组DNA技术应用的先锋,鲁特博士的职业生涯始终与科学突破相伴。他不仅在学术殿堂中搭建起多学科研究的框架,更将实验室的创新转化为惠及全球的成果——从首个重组乙肝疫苗的诞生,到丙肝病毒的发现与克隆,每一项成就都直接改变了人类对抗传染病的格局。
作为学界与产业界的桥梁,他创办奇龙公司(Chiron Corporation)、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实践,为整个行业树立了 “服务社会” 的标杆;而他在退休后仍不遗余力地扶持初创企业、参与学术规划的热忱,更彰显了一位科学大家对后辈与未来的深切关怀。
今天,我们缅怀鲁特博士,不仅是追忆他380余篇论文、25项专利背后的智慧闪光,更是致敬他将科学理想融入人类福祉的赤子之心。他的故事,是科学精神的生动注脚,亦是后辈前行的永恒坐标。
张志民博士曾经和鲁特博士共事8年多,2009年,张博士和家人陪同鲁特博士及家人到访西安和北京。期间,鲁特博士受邀在北京医科大学演讲,题目是“No Better Time To Be A Professional In Biomedical Science”,表达了他对生物医学科学领域的满腔热忱以及对中国学子投身这一朝阳行业的热情鼓励。
在鲁特博士的悼念网站上,张博士深情地写到:
附:
威廉・鲁特博士讣告
(1927年8月28日 —2025年7月11日)
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告知,著名生物化学家、科学领袖与生物技术先驱威廉・J・鲁特(比尔)博士于今日与世长辞。
比尔1927年8月28日生于爱达荷州小镇马拉德,194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52年获伊利诺伊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在完成三年酶学博士后研究后,他留校任教于该校化学系,一干就是八年。1965年,他转至华盛顿大学,任职于生物化学与遗传学系,期间持续深耕胰腺系统研究,并开始专注于DNA转录机制的探索。
1968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力邀比尔筹建全新的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分子内分泌学家戈登・汤姆金斯应邀担任副系主任,二人携手招募了一批核心研究人才,借助飞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工具,为真核生物生物学的多学科研究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打造这一顶尖院系的过程中,比尔的实验室完成了真核生物RNA聚合酶转录系统的开创性研究。随后,他利用同事赫伯特・博耶(UCSF)与斯坦利・科恩(斯坦福大学)1973年研发的重组DNA技术,成功完成了大鼠与人类胰岛素基因的结构及功能分析。1981年,比尔与两位同仁共同创立奇龙公司(Chiron Corporation),致力于探索人类疾病的解决方案。该公司在乙型肝炎领域的研究,推动了首个重组乙肝疫苗的诞生(与默克公司合作研发);1987年,奇龙公司发现并克隆丙型肝炎病毒,更为该病毒的诊断与治疗药物研发铺平了道路。
比尔担任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主任直至1982年,随后接任UCSF激素研究所所长,1991年以赫茨斯坦生物化学荣誉退休教授身份卸任。他的学术生涯成果丰硕,与同事合作发表论文逾380篇,拥有专利25项以上,还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及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斩获各类殊荣无数。
从UCSF退休后,比尔开启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成为生物技术产业的代言人与推动者。他始终积极为UCSF建言献策,参与该校Mission Bay校区的规划,1996年获颁UCSF奖章,以表彰其对健康科学的卓越贡献。同年,他荣获海因茨奖,表彰 “他在生物技术产业创建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以及推动产业服务社会的不懈努力”。
1999年,他创立Synergenics有限责任公司,整合多家独立运营的生物科技企业,通过资金支持、实验室共享及管理服务,为生命科学初创公司提供经济高效的发展模式。
2000年,奇龙公司凭借 “丙型肝炎病毒突破性研究及新型血液筛查技术开发” 斩获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2003年,化学遗产基金会授予比尔生物技术遗产奖,肯定 “他在疫苗研发、基因组研究领域的贡献,以及对整个生物技术行业的深耕”。2007年,UCSF将Mission Bay校区的新大楼命名为威廉・J・鲁特中心,以此向他致敬,实至名归。
鲁特博士的遗属包括:儿子汉克、女儿辛迪、孙子威尔・鲁特;姐妹海伦・鲁特・吉吉、卡伦・鲁特・兰德尔及其丈夫尼克。
参考资料:
2021-04-01
2019-08-27
2017-05-16
2023-09-19
2025-07-12
2025-07-11
2025-07-12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原创文章。
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提供任何商用、医用、投资用建议。
文中图片、视频、字体、音乐等素材或为药时代购买的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公司官网/网络,部分素材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药时代尽力注明来源。
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衷心感谢!
药时代官方网站:www.drugtimes.cn
联系方式:
电话:13651980212
微信:27674131
邮箱:contact@drugtimes.cn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药时代
发布者:haitao.zhao,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