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盯上” 大热赛道!

全文共2835字 共2图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CNS是与肿瘤、自免并排同行的三大热门疾病领域之一。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MNC在CNS领域频频出手,且金额都不小。2025年1月,强生宣布与Intra-Cellular Therapies达成总价值约146亿美元的收购协议,高调加码CNS领域。这也是自2023年至今,CNS领域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以交易金额进行排序,紧随其后的,是BMS140亿美元收购Karuna,及艾伯维87亿美元收购Cerevel。其中,艾伯维近两年对CNS赛道格外关注。除Cerevel外,其于2024年先后收购了Gilgamesh Pharmaceuticals和Aliada Therapeutics,仅在CNS领域,艾伯维就已经花出去了超过百亿美元。此外,包括渤建、武田、辉瑞等也曾通过交易,在CNS领域进行布局。

然而,尽管并购交易如火如荼,CNS领域的成功却鲜少。目前,为大多数人所知道的便是卫材/渤建和礼来在阿尔茨海默病(AD)领域取得的胜利。但客观来讲,两方的AD产品目前也并未触及该疾病领域最为棘手的那一部分临床需求,且仍面临安全风险问题。

比起少得可怜的成功案例,CNS领域的失败案例则更为常见。且从目前观察到的来看,CNS的失败具有普适性,无论资金实力,无论团队规模,临床试验的失败风险大差不差。不过区别于MNC,家底浅的Biotech更容易“一夜梦醒”。在2024年,CNS领域的Biotech贡献了不少股价大跌、III期失败、公司裁员等令人焦灼的消息。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失意的Sage、挣扎的Annovis、堕入歧途的Cassava等。

但成功案例少,也意味着一点,即CNS赛道不如肿瘤和自免那么拥挤。这也是为何一众MNC愿意以收购这种极费钱的方式躬身入局的原因之一。而就最近发生的来看,目前一众AI制药企业也已经开始布局CNS领域

01 生成式AI制药与CNS 基因疗法

当地时间2025年3月13日,专注于基因疗法的MeiraGTx Holdings plc(以下简称“MeiraGTx”)宣布,其已与Hologen Limited(以下简称“Hologen”)达成协议,将合资成立一家新公司——MeiraGTx Holdings plc,专注于帕金森病(PD)治疗药物AAV-GAD的开发,直至产品商业化,以及推进其他CNS基因疗法项目。

其中,MeiraGTx是一家临床阶段的基因治疗药物公司。据官网,MeiraGTx目前有15条管线,适应症涵盖罕见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等。合资公司中的管线AAV-GAD便是这家公司目前进展第二快的管线。

去年10月,MeiraGTx公布了AAV-GAD的临床桥接研究MGT-GAD-025的积极顶线数据。据介绍,在一项为期6个月的三臂、随机、双盲、假手术对照的研究(Sham control)中,14名(高剂量组 n=5、低剂量组 n=5 、假手术组 n=4)患有特发性PD,且至少有12个月的左旋多巴反应史,并且在“OFF”状态下的 UPDRS 第3部分评分 ≥25分的患者,经AAV-GAD治疗后,在第26周,高剂量组在 UPDRS 第3部分“OFF”评分中显示高达18分的显著改善(p=0.03)(假手术组和低剂量组没有显著变化)。且无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经PDQ生活质量评分均显示出显著改善。

总结下来,就PD的治疗,AAV-GAD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潜力。同时,MeiraGTx资料显示,AAV-GAD的一个显著优势是,所有PD患者的控制运动的关键回路都会出现功能障碍,但AAV-GAD可通过局部产生γ-氨基丁酸(GABA)来重塑这些功能失调的大脑回路。

以上是MeiraGTx的基本信息。至于另一个合资方Hologen,则是一家致力于临床医学和药物开发的生成式AI公司。这家AI制药公司建立了一个大型医疗模型,可提高临床研发稳健性、效率和成功概率。这也是MeiraGTx选择与其合作的主要目的。

MeiraGTx和Hologen的合作显然令投资者对这家CNS公司的兴趣大增。就在消息公布后,MeiraGTxj股价单日飙升约29%,是CNS领域近期难得的好消息。

02 先驱早已低调布局

上文提到的案例并非AI与CNS的首次合璧。

就在本月初,英矽智能宣布与元羿生物达成合作,就具有穿透血脑屏障潜力的小分子抑制剂进行开发。

其中,元羿生物由陈小祥博士于2022年成立,专注CNS领域。公司授权引进并商业化的泽元安 加那索龙(Ganaxolone)口服混悬剂于2024年中获NMPA批准上市,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批用于治疗CDKL5缺乏症(或称为“希舞综合征”)患者癫痫发作的药物。除泽元安外,元羿生物还另引进了一款治疗原发性震颤和PD的药物——ulixacaltamide。

英矽智能则由Alex Zhavoronkov博士于2014年成立,2019年其总部迁至中国香港,是最早一批布局生成式AI制药的公司之一。在十年的时间里,英矽智能已通过AI平台建立起二十余条管线,适应症覆盖肿瘤、自免、代谢、特发性肺纤维化等。据官网,其最快的管线ISM001-055目前已完成IIa期临床试验。该药是全球首个由AI发现具有全新靶点和全新分子结构的候选药物。去年11月,英矽智能公布了这项IIa期临床数据,结果显示,ISM001-055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表现良好。

实际上,除通过与元羿生物合作布局CNS领域外,英矽智能自研管线也有相关布局。2024年12月英矽智能宣布提名ISM8969,一款口服给药的NLRP3抑制剂作为临床前候选化合物。据介绍,该药具有可穿透血脑屏障的性质,有望用于痛风、哮喘、克罗恩病、AD、癫痫等多种炎症相关疾病治疗。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暂未有靶向NLRP3的药物获批上市。
小结

有数据指出,CNS新药研发的成功率是6.2%,而非CNS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则为13.3%。如今随着主打效率和试错成本低的AI制药也开始布局该赛道,不知能否助力其焕发新生,摆脱昔日“霉运”?

参考资料来源:
1.公司官网
2.其他公开资料
封面图来源:AI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原创文章。

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提供任何商用、医用、投资用建议。

文中图片、视频、字体、音乐等素材或为药时代购买的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公司官网/网络,部分素材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药时代尽力注明来源。

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衷心感谢!

药时代官方网站:www.drugtimes.cn

联系方式:

电话:13651980212

微信:27674131

邮箱:contact@drugtimes.cn

发布者:haitao.zhao,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

(0)
打赏 为好文打赏 支持药时代 共创新未来! 为好文打赏 支持药时代 共创新未来!
上一篇 2025年3月14日 21:46
下一篇 2025年3月17日 15:05

相关推荐

公众号
公众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