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吉利德以49亿美元收购Fourty Seven,以获取其核心产品Magrolimab。这款被吉利德给予厚望的产品却为它带来无尽的失望,最终以“停止所有CD47血液瘤适应症项目”而宣告基本失败。
CD47的至暗之年
2023年7月21日,吉利德就已宣布终止CD47单抗莫洛利单抗(Magrolimab)联合阿扎胞苷一线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III期临床ENHANCE失败,这项研究曾在2022年1月被FDA以“非平衡安全性问题”暂停,意味着Magrolimab很有可能存在较大的安全性问题,根据报告可见为重度贫血问题,再次印证靶向CD47的抗体药物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血液毒性。尽管临床试验后续恢复进行,但问题并未解决,并最终招致试验失败。
并非吉利德个例,2023年期间,有多家先一步进入CD47抗体药物研发阶段的药企传来噩耗。
2023年的第一个月,原先专注于CD47靶点开发的明星biotech Arch Oncology宣布终止其在CD47抗体上的研发工作,公司大部分员工离职。Arch Oncology是最早布局CD47靶点的biotech,也是最早在CD47研发之路上碰壁的企业之一,其开发的第一代CD47抗体Ti-061在2017年就因会造成严重的“红细胞凝集”而中道崩殂。
2023年8月10日,凭借CD47管线纳斯达克上市的ALX Oncology也宣布终止核心管线SIRPα融合蛋白(CD47-SIRPα信号通路的巨噬细胞一端)Evorpacept治疗MDS、AML的临床研究。整家公司转向PD-1 ADC抗体研发。
2023年9月22日,艾伯维已终止与天镜生物就CD47抗体lemzoparlimab的合作协议,该协议在2020年9月3日达成,天镜生物已收到2亿美元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本次合作终止基于此前艾伯维已经停止相关临床研究的决定作出。
CD47是否是难以成药靶点?
CD47是最早发现的“别吃我”信号。肿瘤可以通过高表达CD47向巨噬细胞发出“别吃我”信号,阻止先天免疫系统对本该排除的肿瘤发起攻击。如果阻断肿瘤的“别吃我”信号,那么就可以通过人体免疫系统清除肿瘤(如果是阻断巨噬细胞接收“别吃我”信号,就是靶向巨噬细胞上的SIRPα蛋白,也属于阻断CD47-SIRPα信号通路的范畴)。CD47在多种实体瘤、血液瘤上高表达,泛用性极广,一旦成药,则适应症开发拓展潜力巨大,全球大量药企投身于CD47靶向药物的开发之中。
但可惜的是,CD47在红细胞上也高度表达,并且参与红细胞的正常更替,这才是CD47在正常人体中的主要功能。“年轻”的红细胞会高表达CD47以防止巨噬细胞吞噬,而衰老的红细胞上的CD47表达水平则会降低或构象改变,“主动求吞噬”。
这也导致CD47抗体极易脱靶,促使巨噬细胞攻击功能正常的红细胞,引起贫血、溶血等严重不良反应,血液毒性成为了CD47抗体迈不过去的一道槛。第一代CD47药物:Arch Oncdogy的Ti-061、新基的CC-90002以及Surface Oncology的SFR231等,均由于严重的血液毒性而被迫终止开发。
尽管后续包括Magrolimab在内的新一代CD47抗体药物已经想方设法强化了对肿瘤的选择性,甚至不惜牺牲一部分药物效果。
Magrolimab曾是其中的教科书级药物。
Magrolimab的转机
参考资料:
[1]国外「三足鼎立」,国内「遍地开花」,拥挤的CD47赛道,有人坚守,有人退出,风口过后,未来将何去何从?
[3]“CD47单抗”时代落幕了吗?
[4]其他互联网公开资料
封面图来源:pixabay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药时代
发布者:haitao.zhao,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