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不过好消息是,它可能是“天然疫苗”,Omicron可以在不引起严重疾病的情况下增强免疫力。
Omicron毒株发现的源头——南非,当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Omicron毒株引起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在下降,由于Omicron具有高度传染性,它迅速取代致病性更强的Delta毒株,外加它能带来强而有力的免疫保护,简直就是一款强效的疫苗。
如果这一研究被后续其他人员证实,那么2022年也许是新冠病毒的终结之年。
尽管我们已经迎来新的一年,但新冠并没有变成过去式,它仍旧是我们三句不离其口而又为之色变的话题。
2022年,我们能否结束新冠大流行,是不是会有更高效的疫苗出现来针对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
答案是有可能的,当然新冠病毒的离去并不主要是会有更为有效的疫苗出现,也不是靠严密的疫情防控。
那打败新冠病毒的靠什么?
没错,就是靠它们自己,这就是“以毒攻毒”。
01
“以毒攻毒”或许是良方,Omicron相当于“天然疫苗”
Delta的小兄弟Omicron,在全球掀起新一轮疫情高潮,然而它是我们希望之所在。
为什么会这么说?
美国病例快速激增,都是Omicron惹的祸,不过科学家看问题要看清本质,真实的Omicron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厉害。
当前Omicron正在欧美地区掀起血雨腥风,感染人数不断创造纪录,美国一日新增50多万,英国单日也突破了15万例。
通过对全球4个洲的国家的新冠病例进行分析,在Omicron横扫下,新冠病例基本上都开始激增。
不过,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感染Omicron毒株后,没过几天绝大多数感染者会自愈,就相当于得了一场流行性感冒,而且感染Omicron后,发病快,恢复也快。
那么,Omicron毒株为何能让新冠“撤退”?这一观点是这样的。随着Omicron毒株成为各国主要毒株,由于它引起的是轻症,能让人体产生足够多的中和抗体,当我们遇到更为致命的Delta毒株时,就不会出现二次感染,从而保护我们免受Delta以及其他更为致命毒株的影响。
Omicron毒株起到的作用相当于“特效”的疫苗。
近日,还真有科学家做了一项研究。这个研究小组是来自Omicron毒株的源头——南非,领导这项研究的则是非洲健康研究所(Africa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的Alex Sigal,没错这个机构就是率先向世卫组织公布Omicron毒株的研究所,Sigal也是在Omicron毒株出现后,最早一批研究该突变株的科学家之一。
该研究已提交至预印本提交到medRxiv平台上
新研究发现,感染Omicron毒株的病例会增强针对Delta突变体的中和免疫反应。
研究人员共招募了33名以前接种疫苗和未接种疫苗的人,他们都感染了Omicron毒株,然而研究者又对他们的血浆(里面含有新冠抗体)进行研究:在实验室中测试这些抗体控制Omicron和Delta两种突变株的能力,即所谓的”中和”测试。
感染Omicron毒株后会增强对Delta中和。Omicron(A)和Delta(B)毒株中和实验,入组(症状发作后4天)、随访(入组后14天)。
正如他们预期的那样,感染Omicron毒株的病例抗体反应在这期间不断发展,在此期间中和能力增加了14倍。对Delta毒株中和能力,也增加了4.4倍。
“在感染Omicron的个体中,对Delta毒株中和能力增加,让他们再次感染Delta的可能性下降,”Sigal教授表示,“如果Omicron确实被证明病原性较低,那么这可能表明新冠大流行的进程已经发生了变化,至少目前是这样,未来新冠可能会减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言下之意,感染Omicron毒株有利于抗击其他致病性更强的毒株。Omicron简直是天然的优质疫苗。
研究者表示,这项研究结果”与Omicron取代Delta突变体一致,因为它引发的免疫力,使感染者再次感染Delta的可能性降低。”
那美国为何仍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居高不下?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依旧饱受Delta毒株的影响,该突变体引起的重症较多,加上美国有一批不相信疫苗的人,因此疫情短时间难以有缓和的趋势。
据美国CDC最新的报告,在目前的日新增病例中, Omicron病例的占比 58.6%(PS:这比前一周的 73% 降幅不少),Omicron大有取代Delta的趋势。
通过Omicron毒株“以毒攻毒”,战胜疫情仍有希望。
02
Omicron会让新冠成为流行性感冒吗?
从11月份到现在,Omicron以其惊人的传播速度引得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以及普通大众不得不关注它。目前,对于它的一致共识是传播速度极快,并且能够逃脱部分免疫。但由于感染者中大多数属于轻症,而有被小觑的态势。
如下为Omicron毒株出现的源头南非,同此前的几波疫情相比,Omicron毒株引起的病例激增(下图的黑线),但是住院的比例很小(下图的红线)。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好事情,不过由于感染的病例多,住院人数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只是比例下降了许多。
Omicron突变体带来的发烧、发冷、头痛、喉咙痛,这些症状似乎无法区分普通流行性感冒和Omicron变体。
美国CDC最新的研究结果同样显示,Omicron突变体引起的多为轻症,潜伏期很短,只有三天左右,症状多为轻微,这也是CDC将建议隔离时间仅缩短至5天的原因之一。
但Omicron突变体引起的一些症状是普通流行性感冒不具备的。美国加州圣地亚哥一医疗中心的传染病专家表示,“新冠的一个独特特征是嗅觉和味觉丧失,Omicron突变体同样具备这些特征,这是在普通感冒病毒中是找不到的。”
03
令人迷惑的Omicron毒株,它是否是“特洛伊”木马
目前,Omicron突变体引起的病例在新年假期间在全球大范围快速激增,虽然有证据表明感染不那么严重,但引起的大量病例仍带给医院很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Omicron突变体正在赶走更为致命的Delta毒株,但它令儿童的感染率以及住院率增加,也需要我们警惕。
除此之外,Omicron带来的问题是:新冠后遗症。
此前有研究显示,新冠病毒会长时间滞留体内,渗透多种器官,即使康复后仍可死灰复燃,攻击中枢神经,很多感染者会死于新冠后遗症。
有人将Omicron比作特洛伊木马,表面上看起来问题不大,但是感染后引起的后遗症大,不能掉以轻心。
2022年是否是新冠大流行的最后一年,现在还很难说,如果按照上述的研究,Omicron正在“以毒攻毒”,增强我们对其他毒株的抵抗。2022年我们有望看到新冠会逐渐消退。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作者。
仅供感兴趣的个人谨慎参考,非商用,非医用、非投资用。
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衷心感谢!
文中图片、视频为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网络
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
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13651980212。微信:27674131。邮箱:contact@drugtimes.cn)。衷心感谢!
推荐阅读
中国加入Project Orbis,您支持吗?欢迎投票!附:一文读懂Project Orbis 坚持热爱霍去病,共赴山海辛弃疾!——药时代恭祝朋友们2022年元旦快乐!(附:最令人难忘的十句话、最值得期待的十大心愿) 引领药物筛选新变革,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浅谈冠科生物与类器官(PDO)技术 | 药时代专访冠科生物徐小溪博士 从恒瑞研发日看中国制药界的最新风景线 首发 | 中科院徐华强/尹万超团队联合攻关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刺突蛋白及其与受体和抗病毒抗体的复合物结构 罗伊·瓦杰洛斯博士的礼物:为了一个没有乙肝的中国 中国制药企业必看!礼来/信达PD-1 BLA审评之际,FDA关于China-only肿瘤研究的决定备受关注! 全球RNAi药物临床进展合集 | 哪些精彩值得期待? 毕井泉:推动抗癌药物的国际合作非常重要! 走近FDA肿瘤学卓越中心主任Richard Pazdur博士 毕井泉:新药研发九死一生,高风险应有高回报 国内首家AI新药研发公共平台落地中关村 角井生物推动新药研发进入智能时代



点击这里,与~20万同药们喜相逢!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药时代,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