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20年,全面分析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现状和变迁

纵观20年,全面分析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现状和变迁

欢迎今早9点观看直播,一起预测今年的诺贝尔奖!~~

纵观20年,全面分析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现状和变迁


纵观20年,全面分析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现状和变迁


近年来,中国医药市场准入政策频繁调整更新,为药品获得医保报销提供了机遇和挑战。通过梳理近20年数据,GBI对过去和现在医药准入环境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本内容在9月16日法伯科技Above Data分享会上已做相关报告。


1

常规准入:医保 & VBP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我国卫生费用支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78年,最早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是从1993年开始(十四大之后),各省陆续开始执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在1998年,国家发布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1999年发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暂行办法》(劳社部发〔1999〕15号),2000年发布了第一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纵观20年,全面分析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现状和变迁



通过梳理国家统计局数据,按照趋势简单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医保基金启动到基本医保目录之间,这段时间国家的两个重大变化,一是2000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出台,甲类品种全国统一执行,乙类药品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15%范围内进行调整;二是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入世之后新产品研制再不能对专利药品进行无偿仿制,药品的进口关税由1999年的14%逐年下降至6%,允许外国来华开办的中外合资合作医院以及国内的营利性医疗机构。从数据上看,支出的增幅立刻就超过了收入增幅,在2003年支出增幅高于收入增幅达到了峰值。于是2004年进行了医保目录调整。

 第二阶段

从2009年8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正式启动实施开始,当时旨在促进合理用药、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负担。同年,国家人社部提出引入药品价格谈判机制。在2012年,就有青岛、浙江、江苏等地启动了大病医保谈判,同时遵循基本药物目录每3年调整一次的原则对药品进行更新。

 第三阶段

从国家医保谈判开始,2016年,国家启动了医保谈判,首次谈成3个药品。此后每年一次国家医保谈判。原本在1999年就提出,医保目录每两年调整一次,但一直没有执行,直到2017年才开始每2年动态调整。到2019年,国家要求3年内取消15%的地方增补权限;2020年,医保谈判变为企业自主申报制。


医保药物每年谈判一次有其背景,基本从2016年开始,进口新药和国产新药都开始加速在中国获批,不只是国内企业的研发和引进能力,还有药审中心审批的因素(2017年加入ICH)。2017年开始,新药在中国获批的速度明显加快,由此也提高了对准入的要求。每年一次的医保谈判,为这些最新获批的药品提供了准入机遇。


纵观20年,全面分析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现状和变迁


从过去30多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国家对降低个人医疗负担做出了巨大努力。从2001年的个人支出占比高达60%,降低到近几年的30%以下。与此同时,卫生总费用的支出占GDP的比例逐年升高,在2020年突破了7%,与World Bank Data全球平均数相比略低,全球平均医疗费用GDP占比在2018年为9.85%,2016年最高,达到9.95%。在个人医疗负担占比方面,如果要降低到WHO的10%~15%水平的话,中国依然有一段比较长的路要走。


纵观20年,全面分析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现状和变迁


在近几年的医保谈判中,很多新药得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内,在各个治疗领域,尤其是临床急需新的治疗方案的领域中,新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覆盖。这几年的医保目录也持续扩张,新纳入的药品逐渐加大新药的比重,这也加大了新药的可及性。


但同时,医保谈判也对新药带来了挑战。包括,每次谈判的降价,平均降幅都有50%以上。价格不仅参考了国际价格,也需要中国的药物经济学数据做考量,比如年治疗费,以及患者的支付意愿等因素。对进口药来说,全球策略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对国产药来说,进入医保是不是能实现快速放量,换句话说,药品本身是不是受众很广的药品,以及国产新药是不是要走向海外的问题,都需要考虑。


另外的挑战来自医院层面,进院难。据说2019年至今谈判药品进入医药的比例只有25%左右。进院难其实分成两大方面的因素:

进入医院的流程难,医院最多配备1500种药品,加入一种新的就要拿掉一种旧的;

医生开处方的意愿低,这对新获批的药尤其明显,比如医生对药本身了解不多,在开处方的时候会谨慎。

为了解决进院难的问题,国家出台了双轨制政策,要求定点零售药店配备,但是个人看来,定点零售药店配备只能解决进院流程难的问题。


以今年即将到来的医保谈判来看,之前已经出来了通过形式审查的药品名单,一共271个,其中71个在去年已经通过了形式审查名单,但是有的没有谈,有的谈了没有进,今年的形势可能会更加不明朗。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用业内人士的话说,中国有两个“专利悬崖”,除了医保,还有VBP。有的新药进了医保,没过两年就迎来了VBP,比如降糖药恩格列净/卡格列净,自身免疫病药托法替布。而且这些重磅药,越是近几年才在中国获批的,生命周期越短(以进入VBP为节点的话),因此对计划进入中国市场的新药来说,准入形势前所未有地严峻,在药品全流程管理中,准入的迅速程度基本决定了生命周期的长短。


纵观20年,全面分析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现状和变迁


2

补充准入:商业保险 & 城市普惠险 

除了常规医保准入之外,亟需其他形式的保险补充新药可及性的缺口。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当年的政策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中端商业保险的发展,其中为代表的是“百万医疗险”,在政策的东风下迅速抢占了低端医疗险30%的市场,并分走高端医疗险4%的市场。


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不得不提的就是最近如火如荼的城市普惠险


纵观20年,全面分析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现状和变迁


城市普惠险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的深圳重疾险,由于各地个人支付比例的差异,城市普惠险开始发展,2019年开始猛增,至今存续的城市普惠险覆盖26个省,共120余款(升级版不重复计算)。普惠险在覆盖一些医保目录内药品的基础上,覆盖了不少医保目录外药品。比如肿瘤药中几个进口的PD-1/L1,一直没有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但在众多城市普惠险中都得到覆盖。普惠险也覆盖了部分医保外的罕见病药,但占比不如肿瘤药多。同时,少数普惠险覆盖了尚未在中国获批的境外新药,比如海南特药险,以及最近刚发布的北京普惠险。


纵观20年,全面分析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现状和变迁


3

特殊准入:特区政策

说到海南特药险,就不得不说到国家的一些特殊政策,为引进新药开拓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尽管这些特殊政策并不能实现新药的大量引进,但对一些真实世界数据的收集等获批前准备有重要的意义。


最先开始的是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先行区的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国九条允许在海南博鳌成立国际医疗先行区,允许先引进尚未在国家药监局获批的境外新药。博鳌论坛也成为非常出名的世界经济论坛之一。后来,这一审批权力被下放给海南省药监局,由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审批后同意引进,审批时间也从27天缩短至3天。


之后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也发布了类似的政策,允许广东省政府批准已在港澳上市的新药和器械用于临床。

纵观20年,全面分析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现状和变迁


客观来看,这些特殊政策是对新药在境内加快准入提供了一条途径,但是特殊政策无法实现药品快速放量,只能在临床有需求的时候提供专药专用。然而,对尚未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新药来说,特区政策提供了上市前收集真实世界数据的重要渠道。


纵观20年,全面分析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现状和变迁


【备注】原文题目:GBI 深度|纵观20年,全面分析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现状和变迁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授权转载,版权归拥有者,仅供感兴趣的个人谨慎参考,非商用,非医用、非投资用。
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衷心感谢!
文中图片、视频为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网络
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
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衷心感谢!

欢迎今早9点观看直播,一起预测今年的诺贝尔奖!~~

纵观20年,全面分析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现状和变迁


纵观20年,全面分析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现状和变迁

推荐阅读

纵观20年,全面分析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现状和变迁
纵观20年,全面分析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现状和变迁
纵观20年,全面分析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现状和变迁
纵观20年,全面分析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现状和变迁

纵观20年,全面分析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现状和变迁

纵观20年,全面分析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现状和变迁
欢迎朋友们出席中国新药CMC高峰论坛!

纵观20年,全面分析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现状和变迁

纵观20年,全面分析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现状和变迁点击这里,欣赏更多精彩内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药时代,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

(0)
打赏 为好文打赏 支持药时代 共创新未来! 为好文打赏 支持药时代 共创新未来!
上一篇 2021年10月4日 11:30
下一篇 2021年10月4日 11:31

相关推荐

公众号
公众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FDA批准首款NASH/MASH新药,中国药企如何分享这个百亿美元大蛋糕?点击观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