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全国发展最迅速的,各地最激烈争夺的战略之高点,除集成电路外,非生物医药产业莫属。生物医药产业同时也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
为进一步加快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5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 《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府办规〔2021〕5号)》(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官宣。自今年6月1日开始实施,有效期至2024年5月31日,为期三年。
《意见》总体要求
(一)主要目标:
-
立足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抓好优势领域突破、创新策源引领、重点区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龙头企业打造;
-
建立“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产业链政策支持体系,完善“1+5+X”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新布局,实施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大工程;
-
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市生物医药制造业年度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800亿元。
(二)支持领域:
-
药品领域:主要包括抗体药物、新型疫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高端生物制品,创新化学药及高端制剂,现代中药等;
-
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主要包括高端影像设备、高端植介入器械及耗材、手术治疗及生命支持设备、高端康复辅具、体外诊断仪器和试剂、生物医用材料等;
-
先进装备及材料领域:主要包括生命科学领域精密科研仪器、制药装备和高端原辅料等。其他领域,包括新型服务外包、数字化医疗(医药)产品和服务等。
(三)支持对象:
《意见》具体内容
(一)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
建设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型平台;
-
布局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和创新研究机构
(二)加强创新产品研发支持
-
支持创新药研发
-
支持改良型新药研发
-
支持创新医疗器械研发
-
推动研发用物品及特殊物品通关便利化
-
支持开拓海外市场
(三)强化临床研究转化与医企协同
-
加强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激励
-
建立医院伦理协作审查工作机制
-
完善临床研究支撑平台体系
-
提升产医融合创新能力
(四)打响“张江研发+上海制造”品牌
-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
推广合同研发生产组织等新模式
-
有序提升产业空间承载能力
-
优化生物医药环境准入管理
-
推动园区特色化发展和区区联动合作
(五)加快创新产品应用推广
-
优化创新产品入院流程
-
支持创新产品应用示范
-
开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购买服务试点
-
加强医保体系对创新产品应用支撑
(六)实施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三年行动
-
实施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大工程
-
健全产业创新服务体系
-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
打造人才高地
-
创新产业金融服务模式
打响“张江研发+上海制造”品牌
一、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对生物医药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关键专业化服务平台建设及重大产品产业化项目,给予不超过核定新增投资30%,最高1500万元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列入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给予最高1亿元资金支持。依托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持续支持药物和医疗器械研发。
二、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给予不超过核定项目总投资或合同金额的20%,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给予不超过核定项目总投入的10%,最高5000万元资金支持。推进药品连续制造审评标准研究,推广技术应用示范,鼓励微反应器等绿色化、小型化生产设备及工艺开发。
鼓励通过合同生产组织(CMO)或合同研发生产组织(CDMO)方式,委托开展研发生产活动,对受委托企业(委托双方须无投资关联情况)生产的单个品种,给予首次交易合同金额的20%,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单个企业每年资助最高1000万元。允许本市符合条件的中药生产企业进行中药配方颗粒科研、生产及临床使用,鼓励中药标准化体系建设。
相关区政府对区内的市级生物医药特色园区未来3—5年新推出的产业、物业空间指标予以量化分解,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指标落实情况进行逐年考核。在符合产业功能导向和项目主导产业用途的前提下,在张江科学城和临港新片区试点允许受让人自主确定土地产业用途比例。
五、优化生物医药环境准入管理
对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特色园区,加快推动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简化环评办理流程。市级重大产业项目享受绿色审批通道,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由三级分配调整为全区或全市统筹。对处理生物医药园区内危险废弃物的专业机构,鼓励各区按照危险废弃物处置量给予补贴。
六、推动园区特色化发展和区区联动合作
优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布局,重点打造以“张江药谷”为引领的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持续建设临港新片区、奉贤、金山、宝山、闵行5个集聚发展产业基地,在徐汇、松江、青浦、嘉定、普陀等区培育特色产业载体;加强对跨区产业合作项目的指导协调,加快构建全链条的产业信息平台,探索完善区区合作和利益分享机制。
具体图解详见⬇️



推荐阅读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药时代,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