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来,第二波疫情风暴迅速席卷整个印度,远比第一波要严重的多,红色警报持续拉响。近日,印度累积病例更是超过了2000万例,就这一指标来看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印度目前每天就有3000多人死于疫情,病例每日增加量也在飞速的上升,病者无氧可吸,街头巷尾的情况令人触目惊心。据海外网等媒体报道,日前,印度海军加快从国外运回氧气的步伐,总计已派出9艘战舰,赶赴4个国家运输氧气。
印度自去年4月至今年4月,7天平均新增新冠病例数。横轴分别为去年4月20日、7月20日、10月20日、今年1月21日、4月21日。4月21日之后,每日新增均超过30万例,接近40万例。(数据来源:澎湃新闻)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印度第二波疫情始于今年2月,在4月之后每日新增病例数开始激增。在整个4月里,该国新增新冠病例数近700万例,在目前印度累计新冠确诊病例总数(约为1992万例)中占很大比例。
根据印度卫生部公布的数据,4月4日,印度日感染人数突破10万;4月14日,突破20万;4月21日,突破30万。4月21日到25日,每日超过30万。5月1日,印度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首次超过40万例,连续10天超过30万例。有专家预测,到5月中旬,印度每日新增病例可能将高达50万例。
目前民众接种疫苗率只有11.5%,如下图显示,完成两剂疫苗接种的人只占总人口的2%,2800万的人口接种,相对想要达到控制疫情需最少8.5亿人的接种量还是杯水车薪。
这种情形发生在“世界药房”的印度,我们不禁要问,印度民众的疫苗哪去了?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全球疫苗生产能力PK(2021年预计总生产量)。
美国(辉瑞13亿剂,诺瓦瓦克斯20亿剂,莫得纳5-10亿剂,强生10亿剂),合计48亿剂。
中国(国药中生10亿剂,武汉所10亿,北京科兴6亿,康希诺2亿剂,智飞生物3亿剂等)合计超30亿剂。
数据来源:网络公开信息
那么问题来了,看似产量上并没有印度什么事,但是别忘了“全球最大的医药代工厂”不是白叫的,印度制药有多强?这里列举印度前三甲制药公司。
印度太阳药业有限公司,1983年成立,目前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目前是印度最大的制药公司,净市值约2万亿卢比,公司产品以生产糖尿病、肠胃病和心脏病的药物而闻名。
Lupin Limited是一家印度跨国制药公司,1968年成立,市值约7000亿卢比。公司在神经病学、心脏学和其它治疗领域生产约5500种产品。
雷迪博士实验室,成立于1984年,市值约5000亿卢比,公司生产200多种医药产品,产品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它是皮肤病学、心脏学、胃肠学等领域生产的专家。
近期,在印度本国有6家疫苗生产商,承接了美国、英国的大部分产量订单,印度生产的疫苗占据了全球市场60%的份额,其中最厉害的印度血清研究所,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产企业,很早之前就与美国诺瓦瓦克斯和英国阿斯利康两大公司签署的订单协议,分别将为他们生产10亿剂新冠疫苗。目前印度血清研究所生产的牛津大学-阿斯利康联合生产的疫苗,量产将从每月6000万-7000万剂增加到1亿剂,但最快也要到7月底才能实现。
曾几何时,部分人还因《我不是药神》这部剧情中折射出印度药品价格便宜而羡慕不已,殊不知作为代工厂,自主创新较少,只是在制度特许下以仿制药为主的“世界药房”势必付出很大的代价。缺乏自主创新,生产着全球60%的疫苗,却因为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原材料,生产出的疫苗三分之二流向了西方发达国家,自己14亿人口的国家接种率却非常低,反而要从国外采购。
印度目前在接种的另一款疫苗是由印度巴拉特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本土疫苗Covaxin,与此同时,该国目前也在加紧审批来自国外的其它疫苗。印度政府5月1日表示,已收到15万剂俄罗斯的“卫星-V”疫苗。辉瑞公司也正与印度政府进行谈判,希望加快其疫苗的审批程序,在该国尽快投入使用。
以印度2015年数据为例,仿制药占比达到70%,OTC药物占21%,专利药仅占9%,关键时候就显出来自主研发、自力更生的重要性了。
加上印度严重的贫富分化,同时大力对东南亚国家出口疫苗,印度民众目前出现这样的情景也就不难理解了。
反观中国,以2018年为例,仿制药占比63%。创新药3%,中成药20%,辅助药5%,中药材4%,血制品2%,疫苗2%,胰岛素1%。
数据来源:网络公开信息
虽也还是以仿制药为主,但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城镇化率的提高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在“4+7”带量采购、医保控费等政策的影响下,创新提速、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基药目录调整等,可以预见仿制药、原研药和中药份额将不断下降,创新药市场份额则大幅上升。
从监管、研发和资本投入等多个方向来看,创新药之后将依旧是未来医药市场最坚定的方向之一。
本文为投稿作品,仅供感兴趣的个人谨慎参考,非商用,非医用、非投资用。
文中图片为版权图片或取自网络,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药时代,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