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健康报,药时代授权转载

程颖教授
问
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小细胞肺癌治疗没有显著进展?临床上,针对这部分中国患者通常采用哪些治疗手段?效果如何?最主要的难点是什么?
答
小细胞肺癌侵袭性强,与吸烟密切相关,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肿瘤倍增时间短、生长迅速,早期就会出现远处转移,约60%~70% 患者诊断时已为广泛期。
问
今年2月,阿替利珠单抗获批上市,打破了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困局,作为中国研究的相关负责人,请您介绍一下它的抗肿瘤原理,以及相关临床试验结果?
答
创新突破:
阿替利珠单抗是一种具有高度亲和力的人源化PD-L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靶向性IgG1(一种催化抗体)单克隆抗体,除了阻断PD-L1与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的结合外,同时阻断PD-L1与B7-1(一种重组蛋白)结合,使T细胞免疫杀伤功能获得更充分的恢复。
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还能特异性活化PD-L1阳性的NK细胞,改善巨噬细胞ADCP(抗体依赖细胞吞噬效应)诱导的免疫抑制,多个层面使抗肿瘤免疫正常化。另外,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与PD-1抑制剂不同的是,不与免疫细胞表面的PD-L2(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结合,可能与降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相关。
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在Ⅲ期临床试验中达到双终点(PFS和OS)阳性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免疫疗法,实现了30年来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突破,建立了新的标准治疗模式。
患者获益:
国际、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Ⅲ期IMpower133试验证实,与传统化疗相比,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化疗方案可显著提高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获益,中位OS达12.3个月,降低24%的疾病进展风险;中位PFS(无进展生存期)达5.2个月,降低23%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超过1/3的患者生存时间超18个月,病情得到持续缓解的患者比例是化疗组的近3倍。
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安全性可控,对正常组织中的PD-L2/PD-1相互作用无影响,能尽可能减少正常组织中的自身免疫反应。
这项研究中纳入了100位中国患者,为中国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接受阿替利珠单抗+化疗的疗效提供了证据支持。
指南认可:
根据Impower133研究结果,2019 V1小细胞肺癌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率先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作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推荐,而且为I类证据优选方案。
鉴于2020年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阿替利珠单抗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适应证,今年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也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作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推荐,1A类证据,同样也是优选治疗方案。
问
在我国,阿替利珠单抗几乎与全球同步上市,获批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患者援助项目也快速启动。这一系列的“中国速度”,对于中国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意味着什么?
答
快速获批,接轨国际。近年来,创新药物在国内的获批速度加快,帮助中国患者能更早享受到更先进的治疗手段。2019年3月,美国FDA批准阿替利珠单抗小细胞肺癌适应证,不到一年的时间,阿替利珠单抗小细胞肺癌在中国获批,见证了中国政府加快新药审评,让中国患者能够与欧美同步使用创新药物的决心和实践。
问
据悉,包括阿替利珠单抗在内的多个PD-1/PD-L1已经进入《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作为一名医者,您认为这一举措的作用包括哪些?
答
治疗指南和共识是临床诊疗的最主要指导依据,特别是对广大基层医生而言,规范化、标准化的治疗尤为重要。
编辑:徐秉楠
– END –
进博之声:罗家立、陈力博士等行业领袖畅谈创新驱动医药行业共融发展 一致性评价启动后注射剂企业如何get行业竞争优势,提升药品安全性?
发布者:药时代,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