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1900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挑一辆“好车”进入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作为大脑天然的保护屏障,由紧密连接的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构成,能有效阻挡血液中的毒素和病原体。然而,这一生理防线也严重限制了绝大多数治疗性分子,尤其是大分子生物制剂(如抗体、酶、基因疗法载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成为CNS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药物研发长期面临的“卡脖子”难题。
过去二十余年,科学界逐渐摒弃“强行穿透”的思路,转而探索“智取”策略:即利用大脑内皮细胞上天然存在的受体介导转运(RMT)通路,设计分子“穿梭机”,将治疗性大分子药物以“搭便车”形式递送入脑。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精准识别并工程化改造能高效穿越 BBB 的载体分子。
Manifold Bio的技术平台正是这一范式的前沿代表。其核心引擎 mDesign 脱胎于哈佛大学George Church博士实验室,融合了AI引导的蛋白质设计与高通量体内筛选能力。不同于传统依赖体外模型的研发路径,mDesign平台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对数千至数百万种生物变体进行标记,可在活体内直接完成大规模筛选与功能验证,从而获取具有生理相关性的药物递送数据。
基于该平台,Manifold已系统性地测量并优化了数千种潜在BBB穿梭器,这些穿梭器可靶向多个内源性受体通路,并能与抗体融合或与siRNA、ASO等多种治疗模态偶联,显著提升药物在脑内的富集效率与治疗窗口,从而扩大可创建的候选产品的广度、有效性和安全性。
该公司正在利用其平台寻求组织靶向药物的广泛机会,包括使用基于抗体的血脑屏障穿梭机将药物输送到大脑,这是合作的重点。
挑”好车“后,造CNS”好药”
罗氏在CNS领域深耕多年,尤其在BBB穿梭技术方面已有深厚积累。其基于该技术开发的双特异性抗体trontinemab(靶向 β-淀粉样蛋白与转铁蛋白受体)在 2025 年 7 月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上公布的 Ib/IIa 期数据显示:其中91%的受试者在淀粉样蛋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评估中转为阴性,且与水肿/渗出相关的淀粉样蛋白成像异常(ARIA-E)发生率保持在5%以下,展现出快速且强效的斑块清除能力,验证了BBB穿梭策略的临床可行性。

图注:trontinemab机制图 来源:罗氏官方公布
罗氏企业业务发展主管Boris Zaïtra表示:“罗氏在BBB穿梭机领域工作了超过15年,并证明了BBB穿梭机对改善抗体药理学的重大影响。我们很高兴能与 Manifold 合作,利用其创新平台开发出适用于多种治疗模式的高特异性、高效能BBB穿梭器,以应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及其他重大神经疾病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进一步拓展脑靶向药物的应用边界。”
BBB技术合作如火如荼
值得注意的是,Manifold Bio 与罗氏的合作并非孤例,而是全球制药行业加速攻克BBB这一CNS药物开发核心瓶颈的缩影。2025年下半年以来,多项重磅合作接连落地,BBB穿透技术已成为神经科学与罕见病治疗领域的战略高地。
2025年7月8日,阿斯利康旗下罕见病业务部门 Alexion与日本JCR 制药公司宣布达成一项非独占许可协议,获得后者专有的 JUST-AAV衣壳平台 的开发权。这项协议的预付款及总计高达8.25亿美元,并且这已经是双方的第三次合作。
此前,Alexion 已利用 JCR的血脑屏障穿透技术J-Brain Cargo® 技术,开发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创新疗法以及将该技术用于开发寡核苷酸疗法。此次合作的 JUST-AAV 平台则是在原有基础上的重大升级:通过在腺相关病毒(AAV)衣壳中嵌入小型抗 TfR 抗体片段,实现对BBB上TfR 的高效靶向,从而显著提升基因治疗载体穿越血脑屏障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JCR 制药是全球首家成功将“穿梭机技术“转化为获批药物的企业。
紧随其后的一天,中国创新生物技术公司维泰瑞隆(Sironax) 宣布与诺华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协议,诺华获得一项独家选择权,可在评估期内收购Sironax自主研发的「脑部递送模组」(BDM)平台。该平台是一种差异化的血脑屏障穿透技术,旨在提高多种形式药物的脑部递送效率,交易潜在价值达1.75 亿美元。此举不仅体现了国际巨头对中国原创递送技术的认可,也标志着本土企业在CNS 递送这一高壁垒领域实现突破。
仅一个月后,诺华再次加码 BBB 递送赛道。2025年8月26日,BioArctic AB宣布与诺华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其专有的脑部递送(BrainTransporter)技术与未公开的CNS靶点结合,开发新疗法,交易潜在价值达8.02亿美元!
结语
正如罗氏神经科学及罕见病全球负责人所言:“‘脑穿梭’技术的潜力远不止于淀粉样蛋白和阿尔茨海默病。该平台可适配多种抗体,并拓展至基因疗法、RNA 疗法等新兴治疗模式,为整个脑部疾病治疗领域开辟全新可能性。” 随着 AI、体内筛选与递送技术的深度融合,血脑屏障这座“固若金汤的堡垒”,正被新一代生物技术以精准、高效且可扩展的方式逐步攻克。
参考资料:
2.各企业官网
3.公开披露信息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原创文章。
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提供任何商用、医用、投资用建议。
文中图片、视频、字体、音乐等素材或为药时代购买的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公司官网/网络,部分素材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药时代尽力注明来源。
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衷心感谢!
药时代官方网站:www.drugtimes.cn
联系方式:
电话:13651980212
微信:27674131
邮箱:contact@drugtimes.cn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药时代
发布者:haitao.zhao,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
为好文打赏 支持药时代 共创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