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1815字 4图
2023年10月30日,高盛(Goldman Sachs)官网更新了一篇名为“Why the anti-obesity drug market could grow to $100 billion by 2030”的文章,其中提到:到2030年,全球肥胖市场(AOM)可能会在2023年60亿美元的基础上增长16倍或以上,达到1000亿美元。
同年11月,礼来的Zepbound(替尔泊肽减重版)正式被FDA批准上市,并于12月正式开售。至此,全球减肥药市场双寡头局面正式形成。
根据财报信息,礼来的Zepbound 2024年Q1季度共营收5.174亿美元。
再看诺和诺德Q1财报,Wegovy(司美格鲁肽减重版) Q1季度营收93.77亿丹麦克朗(约合13.57亿美元),同比2023年Q1季度(4.563亿美元)大涨107%。另一款GLP-1类减重药Saxenda(利拉鲁肽减重版,2014年被FDA批准上市) Q1季度营收16.58亿丹麦克朗(约合2.4亿美元,同比下降约49%)。单减重板块,就在2024年 Q1为诺赫诺德贡献了近16亿美元的营收。
结合上述信息,三款GLP-1类减重药Q1季度合计创造超过21亿美元的营收,约等于1/3个药王(默沙东的Keytruda Q1 共营收69亿美元)。
这其中要考虑到,K药极其广泛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经典霍奇金淋巴瘤、膀胱癌、胃癌、肝癌、肾癌等,以及一些联合用药)和准入地区。且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上市多年的K药营收仍然在以20%的增速稳步增长。
分析师的预测是否准确?
上文提到的高盛发布的文章曾就1000亿美元的市场预测是否准确这一点给出了回复。文章中,高盛分析师Chris Shibutani解释到,目前的预测模型仍有很多不确定性,1000亿美元的预测值实际上可能会受到很多潜在的、细微的驱动因素的影响。“
已知的的驱动因素包括保险报销率、患者使用时间、药品定价等。同时,各国医疗保健体系对肥胖症的定义和策略也将是驱动因素之一。比如,2013年,美国医学协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将肥胖症正式纳入慢性病范畴中,这一点简介提高了人们对肥胖症的了解,相应的人们开始了解到肥胖症相关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根据《世界肥胖地图集》2023版指出,“贫富差距”将会是今后全球各地肥胖率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将影响各地的肥胖率、肥胖率增长速度。
预测数据显示,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越低的国家,在2020~2035年期间肥胖率的增长速度将急剧增加。其中,2020~2035年期间,低收入国家(GNI<1085美元)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将急剧增长,成人肥胖率预计将增加一倍。且在低/中低收入国家女性肥胖率较男性高;高/中高收入国家则恰恰相反,男性肥胖率较女性高。
但中高/高收入国家居民肥胖率将仍远高于低/中低收入国家。其中,到2035年,中高收入国家成年人肥胖率将达到27%,高收入国家成人肥胖率仍然最高,女性达到37%,男性达到42%。
值得注意的是,中高收入国家儿童肥胖率增速不容小觑。到2035年,中高收入国家将有31%的女孩和40%的男孩患有肥胖症,或会超过高收入国家。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市内容中提到的儿童/青少年的肥胖标准依据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即体重指数超过参考中位数两个标准差以上。而对于成年人,肥胖的定义BMI≥30kg/m²。
小结
从目前全球肥胖症的发展态势来看,WHO曾提出的“到2025年肥胖率不超过2010年水平”的目标显然无法实现。
过高的肥胖率无疑将给全球医疗支出带来负担。《世界肥胖地图集》预测,到2035年,全球在控制/治疗肥胖症上付出的总成本(包括医疗保健和生产力相关成本)将超过4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3%。
“降价” 这是美国参议员Bernie Sanders的近期发声。他称当前上市的减肥药的价格过高,有可能促使美国医疗体系破产。而早前诺和诺德就曾放出计划降低减肥产品价格的消息,但并未透露具体降价幅度。
参考资料:
1.Obesity Market to Reach $150B as Demand Grows, Supply Stabilizes: Reuters | BioSpace
3.World Obesity Atlas 2023 | World Obesity Federation
4.Why the anti-obesity drug market could grow to $100 billion by 2030
5.其他公开资料
封面图来源:pixabay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药时代原创文章。
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提供任何商用、医用、投资用建议。
文中图片、视频、字体、音乐等素材或为药时代购买的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公司官网/网络,部分素材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药时代尽力注明来源。
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衷心感谢!
药时代官方网站:www.drugtimes.cn
联系方式:
电话:13651980212
微信:27674131
邮箱:contact@drugtimes.cn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药时代
发布者:haitao.zhao,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