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新冠后遗症”频发?全球首个研究证实“肠道微生态紊乱”是主因

为何“新冠后遗症”频发?全球首个研究证实“肠道微生态紊乱”是主因
药时代恭祝广大朋友们新春快乐,虎年大吉!天天好运来!
为何“新冠后遗症”频发?全球首个研究证实“肠道微生态紊乱”是主因


新春佳节,离乡的游子归心似箭,家中的父母立于门前望眼欲穿。在这团圆之际,除了需要时刻防范蠢蠢欲动的新冠疫情卷土重来,另有一事也需要格外注意,那就是——突然改变的生活习惯。


若说春节是变相的“放纵节”,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闻到许久没有尝到的家乡美食,任谁也无法抵挡得了那份诱惑。


——好不容易才放一个长假,还不彻夜长谈、把酒言欢、再睡它个天昏地暗?


然而,“胡吃海塞”和“不良作息”的行为后果可不会那么轻易放过你——“肠道菌群失衡”就是最典型的负面效应——腹泻就是其最常见的症状。


肠道菌群可被视为一群宿主肠道内的“本土居民”。胎儿出生后,随着每一口辅食、每一次呼吸,肠道菌群的始祖们也开始安营扎寨、壮大家族。除了帮助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之外,它们还与肠道的免疫系统形成联盟,刺激后者发育,并在关键时刻帮助消灭致病菌。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的各个种族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达到一种生态平衡,而一旦机体内外的环境发生反差较大的变化(如作息和饮食因素、药物代谢等),就会导致其正常生理组合被破坏、引起菌群失调。


千万别小瞧了“肠道菌群失衡”。1月26日,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发布在《Gut》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竟还是导致“长新冠”*(long COVID)的主要因素!

*“长新冠”:因感染新冠肺炎而引致的“长期综合后遗症”(post-acute COVID-19 syndrome,PACS)。指新冠患者自初步康复后,所出现的一种/多种持续较长时间(四周或以上)的症状/并发症。

为何“新冠后遗症”频发?全球首个研究证实“肠道微生态紊乱”是主因

Figure 2. Gut microbiota dynamics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post-acute COVID-19 syndrome (图片来源:Gut)


此次,该团队从三家医院中招募了106名不同严重程度的新冠患者,还纳入了86名非新冠患者作为对照组,以进行前瞻性研究。随访时间为从入院到此后的第6个月,并在在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和6个月三个时间点采集粪便样本。


据资料显示,在6个月内,76%的新冠患者出现了“长期综合后遗症”(PACS):在30种最常被报告的症状中,疲倦(31%)、记忆力差(28%)、脱发(21%)、焦虑(21%)和睡眠困难(21%)居于前列。


为何“新冠后遗症”频发?全球首个研究证实“肠道微生态紊乱”是主因

Figure 3. 106例新冠患者在3个月和6个月后出现的30个PACS症状比例(图片来源:Gut)


鉴于已知饮食会影响肠道微生态,研究人员对住院期间所有新冠患者的饮食进行了记录,各医院均提供标准化膳食,并建议出院患者继续采用多样化的标准饮食。


中大研究团队发现,个体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与后期PACS的发生息息相关。


通过对共计258份粪便样本进行测序、处理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新冠患者的粪便微生物群落具有显著变化,其特征是机会性致病菌的富集和有益共生菌的消耗——没有出现 PACS的患者,其肠道微生态保持着较为丰富且多样化的状态,这一点与对照组之间没有差异;而出现PACS的病人,其肠道微生态紊乱,一些已知具有免疫调节潜能的“好菌”明显并未被充分表达,如普氏栖粪杆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等共计28种细菌种类,而“坏菌”却在样本中呈富集情况,如活泼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gnavus)和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等共计14种,且即便在患者体内病毒清除后的30天,“好菌”的水平仍然偏低。


为何“新冠后遗症”频发?全球首个研究证实“肠道微生态紊乱”是主因

Figure 4. 细菌种类与不同类别 PACS 的关联(图片来源:Gut)


1.机会性肠道病原体(opportunistic gut pathogens)指的是存在于肠道中的低水平细菌,当有益细菌耗尽时,它们往往会发生增殖,而持续性的呼吸道症状则与“机会性肠道病原体”相关;
2.神经精神症状和疲劳则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肠道病原体(nosocomial gut pathogens)相关,包括无害芽胞梭菌(Clostridium innocuum)和内氏放线菌(Actinomyces naeslundii);

3.假小链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pseudocatenulatum)和上文所提到的普氏栖粪杆菌是一类丁酸盐产生菌(Butyrate-producing bacteria,BPB),其所产生的丁酸盐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而其在 6 个月时与 PACS 的负相关性最大;


种种迹象表明,患者入院时的肠道微生态失衡状况与6个月时不同症状的PACS发生存在关联,因此“肠道微生态紊乱”被认为是导致日后出现“长新冠”的主要因素。此外,该研究还发现,多达81种肠道细菌与PACS有关,其中不少细菌更是与两类或以上的持续症状密切相关。


为何“新冠后遗症”频发?全球首个研究证实“肠道微生态紊乱”是主因

Figure 5. 肠道微生物群与PACS发展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图片来源:Gut)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发现为新冠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的组成改变提供了观察性证据,分析新冠患者个体的肠道微生态将有助于预测未来出现PACS的风险。接下来,研究人员将进一步着力于调查调节微生物群是否能帮助患者及时从“长新冠”的梦魇中恢复。


Reference:

[1]Gut:Gut microbiota dynamics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post-acute COVID-19 syndrome

http://dx.doi.org/10.1136/gutjnl-2021-325989

[2]香港中文大学:

https://www.cpr.cuhk.edu.hk/tc/press/cu-medicine-study-shows-distinct-gut-microbial-profile-associated-with-long-covid/

撰文 | 许楚楚 编辑 | 小耳朵

为何“新冠后遗症”频发?全球首个研究证实“肠道微生态紊乱”是主因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作者。
仅供感兴趣的个人谨慎参考,非商用,非医用、非投资用。
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衷心感谢!
文中图片、视频为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网络
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
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13651980212。微信:27674131。邮箱:contact@drugtimes.cn)。衷心感谢!

为何“新冠后遗症”频发?全球首个研究证实“肠道微生态紊乱”是主因

推荐阅读

为何“新冠后遗症”频发?全球首个研究证实“肠道微生态紊乱”是主因

为何“新冠后遗症”频发?全球首个研究证实“肠道微生态紊乱”是主因点击这里,与~20万同药们喜相逢!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药时代,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

(0)
打赏 为好文打赏 支持药时代 共创新未来! 为好文打赏 支持药时代 共创新未来!
上一篇 2022年2月2日 11:23
下一篇 2022年2月4日 11:06

相关推荐

公众号
公众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FDA批准首款NASH/MASH新药,中国药企如何分享这个百亿美元大蛋糕?点击观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