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感兴趣的公司立即联系药时代BD团队(BD@drugtimes.cn)!
类器官或成实验动物的“救星”
2025年7月7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与美国FDA联合举办的研讨会上宣布了一项历史性决策:NIH将不再资助仅依赖动物试验的新研究项目,所有新发布的NIH资助机会都应纳入新方法(NAMs)的考量。这一决策标志着延续近一个世纪的动物实验主导模式正在迎来根本性转折。
仅仅两个月后,NIH再度迈出关键一步,宣布成立全美首个专注于类器官研发的国家级中心——“标准化类器官建模中心”(SOM Center)。这项耗资8700万美元、为期三年的重大举措,标志着人类在减少动物实验依赖、迈向更精准、更人道的生物医学研究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来源:NIH官网
该中心将落户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支持的弗雷德里克国家癌症研究实验室(FNLCR),主要整合三大核心技术:
-
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优化培养方案,预测最佳生长条件;
-
自动化机器人平台:实现高通量、标准化生产;
-
多样化人类细胞来源:确保模型覆盖不同人群(包括性别、种族等)。
目标是建立可重复、可验证、可监管接受的类器官“金标准”。
NIH院长Jay Bhattacharya博士表示:“这一开创性计划将通过推进以人类为中心的技术,彻底改变生物医学研究方式。标准化的类器官模型将加速药物发现、提升疾病建模精度,并显著减少对动物实验的依赖。”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动物实验一直面临诸多挑战。首当其冲的是伦理争议,动物试验长期受到公众和动物保护组织的质疑与批评。与此同时,实验动物的获取成本显著上升,给科研机构和制药企业带来巨大经济压力。以食蟹猴为例,其价格从2017年的不足1.5万元飙升至2022年9月的18万元以上,比现在的黄金涨幅还猛。
面对标准化类器官建模中心的建立,动物健康行动组织、人道经济中心、医学协会、生物技术公司纷纷发来贺电!而猴子、小鼠也会说声谢谢!
这一进展并非偶然,而是长期技术积累与跨学科融合的必然成果。随着干细胞技术、微流控芯片以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类器官及器官芯片已被广泛视为最具前景的动物实验替代方案之一。
类器官的核心优势在于:能够在体外快速构建出高度模拟人体器官结构与功能的三维模型。这类微型器官系统不仅保留了来源组织的细胞类型和空间组织特征,还能再现部分生理与病理过程,因而在疾病建模、机制研究和高通量药物筛选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器官芯片则更进一步,以类器官为基础,在芯片上构建三维的人体器官生理微系统。
面对类器官,监管机构表示认可
技术进步也逐步获得了监管层面的认可。2022年8月,FDA批准了全球首个完全基于“类器官芯片”研究获得临床前数据的新药(NCT04658472)进入临床试验。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类器官芯片”实验,首次取代了传统动物实验,并且被官方正式认可。
随后,美国参议院无异议地一致通过了《FDA现代化法案2.0》,该政策的目标是取消对新药进行动物试验的联邦授权,可能在未来几年大幅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使用。新泽西州参议员Cory Booker认为:“由于现代科学创新,动物毒性试验在实验药物中的应用越来越过时。当科学可靠的替代测试方法可用时,这项立法将消除无数动物不必要的痛苦。”
NIH在其“新方法” (NAMs)的战略框架中明确指出,NAMs涵盖从计算建模、人工智能到类器官、器官芯片等多种前沿动物替代技术。未来,NIH的资助导向将逐步向这些创新平台倾斜,推动科研范式的转型升级。
完全替代动物试验?再等等吧
但这并不意味着废除动物实验。尽管类器官技术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全面替代动物实验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类器官的异质性问题突出:由于干细胞来源多样,不同批次培养的类器官在大小、形态、细胞组成及功能成熟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影响实验的可重复性与标准化。其次,在结构与功能层面,现有类器官仍较为简化,普遍缺乏血管化、神经支配、免疫交互以及系统性代谢循环等关键生理要素。
因此,当前NIH的资助政策并非全面禁止动物实验,而是致力于打破“唯动物试验”的单一评价体系。即便研究仍以动物模型为主,只要纳入一定比例的新方法学内容(如类器官验证、AI预测等),即可符合资助要求。这一灵活机制为科研体系向非动物技术平稳过渡提供了缓冲空间与激励路径。
万物有灵,生命值得敬畏。尽管类器官技术距离全面取代动物实验仍有漫长的技术验证之路,但其发展所承载的意义远不止于科学进步本身。每一步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依赖,都是向更人道、更精准的科研伦理迈进的重要一步。标准化类器官建模中心正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本文为原创文章。
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提供任何商用、医用、投资用建议。
文中图片、视频、字体、音乐等素材或为药时代购买的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公司官网/网络,部分素材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药时代尽力注明来源。
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衷心感谢!
药时代官方网站:www.drugtimes.cn
电话:13651980212
微信:27674131
邮箱:contact@drugtimes.cn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药时代
发布者:haitao.zhao,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