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感兴趣的公司立即联系药时代BD团队(BD@drugtimes.cn)!
当地时间9月25日,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宣布,美国将从10 月1日起,对“任何进口的品牌或专利药品” 征收100%的关税。
与此同时,特朗普还在 “真相社交”(Truth Social)平台中,补充了一项关键豁免条款:该措施不适用于在美国建设药品生产工厂的企业,包括已破土动工或正在施工的场地。因此,若(药品生产工厂)已启动建设,其生产的药品产品将不被征收关税。

来源:Truth Social
消息公布后,持续加大在美投资力度的强生、罗氏、阿斯利康等MNC纷纷松了一口气。谁在美投资布局,谁就拥有应对政策突变的“护身符”。
在特朗普“关税大棒”的驱动下,一场由政治力量主导的“制造业回流”浪潮正席卷美国医药行业。摆在MNC面前的选择愈发清晰:要么面对不确定的关税风险,要么加速在美国本土建厂投资;无论哪条路径,最终都意味着更多资金将流向美国。据药时代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8月,MNC 2025年在美公开投资总额已超过3500亿美元。此次“破土即豁免”的灵活规则,还将持续提升MNC在美投资的规模。
颇为戏剧性的是,就在几天前,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大幅改革H-1B签证项目,要求雇主为每位H-1B签证申请人缴纳10万美元费用,新规于9月21日凌晨生效,否则不得入境。H-1B签证长期以来是美国吸引全球人才的重要途径,在科技、工程、生物医药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新政一出意味着在美雇佣外籍员工成本提高近百倍。

来源:白宫官网
两项政策相叠,不难看出,当前美国正呈现出一种矛盾态势:一方面,通过关税施压,推动MNC“开疆拓土”以推动美国药品供应链回流;另一方面,却通过提高门槛、变相限制外籍人才入境,形成“产业请进来,人才挡出去”的尴尬局面。
这种“开源节流”式的政策组合,短期内或有助于提升美国本地居民的就业机会,但从长远看,可能削弱其在全球人才竞争中的吸引力。正如俗语所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国首相领导的全球人才工作组正考虑取消对顶尖科学家、工程师和医疗专家的签证费用,以吸引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等人前往英国。这则政策或许是应对当下MNC大批撤出英国的危机。
事实上,今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已连续针对医药行业推出多项重大政策,除“供应链回流”外,“降低药价”亦是其核心目标之一。
北京时间2025年8月1日,特朗普在其个人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6分钟内连发17条推文,分别致信17家头部跨国药企,要求其在60天内落实“最惠国待遇”定价政策,即确保美国消费者获得全球最低药价。
该政策迅速引发国际市场连锁反应。礼来率先响应,宣布其高剂量版Mounjaro(替尔泊肽降糖版)在英国的月售价将从122英镑上调至330英镑,涨幅高达170%;低剂量产品的价格涨幅亦在45%至138%之间不等。
紧随其后, BMS于9月22日宣布,计划于2026年在英国推出创新精神分裂症药物Cobenfy,并将在英国实行与美国相同的价格策略。(在美国的月定价为1850美元,年治疗费用达22,200美元。)此前,BMS旗下240mg剂量的重磅抗癌药物Opdivo的美国定价为7943美元,而相同剂量的药物在英国的定价仅为2633英镑(3556美元)。
长期以往,该政策将引发发达国家间药价的“跷跷板效应”——美国的药价下压,最终需要由欧洲等市场的药价上抬来平衡,全球药品定价的地缘政治博弈正悄然加剧。
结语:
目前,美国药物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等行业组织尚未针对此次100%药品关税政策作出最新回应。
从长远来看,特朗普政府的这一关税举措不仅关乎美国本土制药产业的保护与振兴,更涉及复杂的全球药品供应链稳定、国际贸易关系协调,以及患者的用药可及性。有分析人士警告,若美国政府持续秉持“美国优先”的单边立场,对进口品牌药和专利药征收高额关税,可能进一步提高药品生产与流通成本,扰乱既有的跨国供应体系,最终将压力转嫁给患者。
此外,多位分析人士还认为,特朗普的提案风格“颇具网红效应”,朝令夕改。政策实际效果取决于9月29日后各方的博弈结果。药时代会持续关注。
文中图片、视频、字体、音乐等素材或为药时代购买的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公司官网/网络,部分素材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药时代尽力注明来源。
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衷心感谢!
药时代官方网站:www.drugtimes.cn
联系方式:
电话:13651980212
微信:27674131
邮箱:contact@drugtimes.cn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药时代
发布者:haitao.zhao,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