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最新行业动态显示,东阳光药自主研发的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靶向新药HEC53856片,已在国内正式启动针对非髓系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的II期临床试验。
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在肿瘤支持治疗领域迈出关键一步,若HEC53856片上市,不仅有望实现我国HIF-PHI药物的国产替代,还将重塑我国化疗性贫血的治疗模式,
何为化疗相关性贫血(CIA)?
CIA是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对治疗的耐受性和敏感性降低,也是导致化疗剂量减少或延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临床中约73.9%的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治疗,其中70%-90%会因化疗引发或加重贫血症状,形成CIA恶性循环。
当前,针对CIA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输血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及铁剂补充,但传统疗法均存在显著局限性:
-
输血治疗:受限于血源紧张,临床常需在血红蛋白浓度(Hb)<60 g/L甚至更低时才考虑输血,且伴随病毒传播(如乙肝、HIV)、细菌污染、铁过载及红细胞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等多重风险;
-
EPO类药物:虽可提升血红蛋白水平,但存在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及潜在促进肿瘤进展的争议,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严格限制,加之需要频繁注射给药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
-
铁剂补充:尤其是口服铁剂,因吸收率低、胃肠道副作用明显(如便秘、恶心),临床疗效往往难以满足需求。
上述治疗手段的局限性,使得CIA成为我国肿瘤临床实践中的重大挑战。2022年,中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达482.47万例,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4%,居世界首位[1]。贫血作为肿瘤患者诊治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约半数患者存在肿瘤相关性贫血,但国内对该病症的治疗重视程度不足,总体治疗率仅为7.16%,凸显临床需求的迫切性。
HEC53856片:HIF-PHI机制革新贫血治疗范式
HEC53856片作为一类全新机制的贫血治疗药物,该药的机制可以理解为模拟高海拔条件下身体对缺氧的生理效应。
具体而言,通过抑制低氧诱导因子的降解,使机体在不缺氧的前提下继续转录出相关基因,如升高红细胞生成素,降低铁调素水平,上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转运蛋白等,进而发挥治疗贫血的作用。
相较于传统的EPO类药物,HIF-PHI展现出显著的临床优势:口服给药方式极大提升了患者用药便利性;通过独特的作用机制有效改善铁代谢紊乱;恢复生理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节律;适用于EPO类药物应答不佳的患者;同时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额外获益。HIF-PHI凭借其创新的作用机制和显著的多重临床优势,为贫血治疗领域带来了突破性的治疗选择。
事实也确实如此,研究数据显示,HEC53856片具有显著的综合优势:其安全性优于罗沙司他,药代动力学性质较恩那度司他和德度司他更具优势,并在降胆固醇的额外获益方面超越恩那度司他,彰显出成为BIC药物的巨大潜力。
值得关注的是,HEC53856片是国内第二家进入肿瘤化疗性贫血适应症临床阶段的HIF-PHI项目,且肾性贫血适应症临床试验同步推进,研发进度处于行业前列。
从市场维度看,阿斯利康罗沙司他自2021年上市以来,凭借肾性贫血适应症在国内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验证了HIF-PHI靶点的商业价值。而HEC53856片凭借“一药双适应症”的战略布局,市场前景更为广阔,业内预测其在中国市场的年销售额将超50亿元。
关于东阳光药
东阳光药将肿瘤领域确立为核心战略方向,重点布局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高发消化道肿瘤等存在重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治疗领域,秉持差异化创新研发理念,致力于为患者带来具有显著临床价值的治疗方案。
公司已构建包含20余个创新药物的研发管线,广泛覆盖合成致死、肿瘤免疫、TCE、CAR-T、ADC等国际前沿技术,其中3个重点项目已推进至II/III期临床研究阶段,早期研发管线中多个项目展现出FIC/BIC的开发潜力。基于对肿瘤治疗领域的深刻理解,公司正积极探索创新联合治疗方案及突破性治疗模式,力求为全球肿瘤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推动肿瘤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药时代
发布者:haitao.zhao,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