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一转眼,难忘的2022年就将隐入尘烟,成为永久的回忆。
今年,“把寒气传递给所有人”成为一个热词,“寒冬”笼罩着每一个行业,中国制药江湖也深陷其中。在接下来的2023年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新药行业和企业该如何穿越寒冬,迎接挑战,勇敢迈向春天?
嘉宾签名留念
本次闭门会由药时代创始人、肝病新药联盟联合主席兼秘书长郭劲松博士全程主持。
在开场致辞中,郭博士首先热情洋溢地欢迎30多位专家在百忙之中利用周末时间出席会议,衷心感谢朋友们的信任和大力支持。之后,他介绍了交流会颇具特色的流程和环节,包括(1)为了与老朋友相会、与新朋友相识而专门设计的【破冰1+1】环节;(2)探讨过去一年里备受业界关注的关键问题、行业趋势的【头脑风暴】环节;(3)在温馨轻松气氛中进一步分享交流、切磋合作机会的【“我和我的药时代”晚宴】环节。在郭博士的推荐下,与会嘉宾们纷纷用诗词、歌词或歌名分享自己的一句话寄语和展望。
郭劲松博士开场致辞,介绍交流会日程
博腾股份董事长居年丰先生代表战略合作方登台致辞。居总表示,“寒冬”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有着不同的冲击和影响。认识寒冬,要从确定冬天的时长开始。我们现在所处的究竟是“立冬”还是“大寒”?但人类社会中经济、资本的复杂并不是由自然界引申而来的寒冬所能简单概括的。生物技术行业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生态与国际环境多重影响,未来的三五年内冲突与缓和并存。这也是为何需要各位嘉宾从产业链的不同视角、不同的生态位交流碰撞。期待各位嘉宾各抒己见,希望大家能够在闭门会中有所收获。
破冰1+1环节精彩瞬间
这个环节充满了丰富的互动和一个接一个的欣喜,引来一阵阵的赞叹、祝贺和祝愿。一时间,会场内温暖如春,圆满达到了破冰的目的。
【头脑风暴】环节是每一届闭门交流会的重磅环节,本届活动的这个环节更加火热!
嘉宾们围绕(1)“所谓的寒冬,究竟寒在哪里?”、(2)“梦想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我们如何前行?”、(3)“怎样群策群力合作突围?”、(4)“如何开展创新而且将创新进行到底?”、(5)“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效率、降本增效?”五个主题结合自己公司的案例、经验慷慨陈词,畅所欲言。
爱科百发创始人、董事长、CEO邬征博士第一位发言。邬博士认为,对于新药研发企业,特别是还未融资的中小企业,“钱从哪儿来?”“用到哪儿去?”是最棘手的两个问题。
岸迈生物首席医学官彭彬博士进行了补充,基于岸迈生物过去的经验,临床研究是最烧钱的阶段,欧美国家的临床研究费用平均到每位受试者上大约需要十万美元以上。因此每个项目都需要有进一步的规划,从原先的全球布局进行压缩,仔细衡量每个地区临床试验的价值和意义。
彭彬博士
科望医药联合创始人、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纪晓辉博士以自己的减重经历为引子,引出了自己公司的瘦身计划,指出应当让企业回归特色,回归初心。纪博士认为,嗷嗷待哺的企业可以从三个方式获取粮食。第一个是确确实实的融资,无论是私募融资还是IPO融资,扩大资金的来源;第二个是争取尽快让药物投入市场,企业凭借新药销售而自我造血;从上市到盈利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还需要第三种方式补充,那就是授权,把企业有特点的产品拿出去主动授权。三顿饭留一顿饭,先活过冬天,在春天来临之前先保命。纪博士补充到,资本寒冬可能反而是BD最好的时候。在资本市场好的时候,企业会选择融资而不是变卖产品,现在诸多大型企业买卖管线的盛况,也验证了这一观点的准确性。
科望医药联合创始人、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纪晓辉博士以个人减重的经历为引子,引出了生物技术公司在资本市场动荡时也要做相应的战略调整,指出让企业回归特色,回归初心。纪博士认为,一个企业在发展中无外乎以三个方式获取粮食。第一个是确确实实的融资,无论是私募融资还是IPO融资,扩大资金的来源。目前这个渠道遇到了寒流;第二个是争取尽快让药物投入市场,企业凭借新药销售而自我造血。这个有时远水解不了近渴,况且从药品上市到盈利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还需要第三种方式补充,那就是产品合作,用企业有特点的产品积极寻求合作发展。这时候的企业如果能够审时度势,合理地规划和利用现有资金来优化管线,聚焦发展,就有机会安稳地度过冬天,迎接春天。纪博士补充到,抵御资本的寒流一个有效手段应当是活跃的对外合作(BD)。通过产品授权和战略合作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现在诸多企业展现的各色技术转让和授权的盛况,也验证了这一观点的准确性。
映恩生物创始人&CEO朱忠远博士认为,寒冬某种程度上并不是一件坏事。资本市场火热时期,企业一窝蜂做相似的事情。只有在寒冬中,领导者才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企业。朱博士认为,企业应当未雨绸缪,提前在资金等方方面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最重要的是练好“内功”,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无畏寒冬“!朱博士幽默地表示,热烈欢迎朋友们来洽谈ADC平台合作,大家携手共赢!
朱忠远博士(中)
鼎晖投资基金高级/管理合伙人柳丹博士从投资人的角度进行了分享,基于相关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柳博士表示,目前的市场投资绝对金额虽然低于2021年,但仍高于2019年,投资次数没有明显降低,单笔投资的金额明显降低。每轮投资的融资金额需要更多的投资方才能集齐,这意味着投资机构多了一些考量,对于投什么、投多少则更加慎重,投资方不再因某个领域或某位创始人而跟风盲投,对于投资的价值思考进一步体现。在资本寒冬中,企业更需要算经济账,做临床研究不再盲目追求把全球市场全做一遍,资金使用必须放在刀刃上,要让资金更有效率。尽管医药投资机构还愿意雪中送炭,但还是会保持观望态度,也在等待冬天过去。
柳丹博士
作为CDMO企业的代表,博腾董事长居总对CDMO行业的未来前景做出预测。与前面各位嘉宾讨论的“资本寒冬”相比,经济大环境可能是波及更多行业的“经济寒冬”,这个范围更广,影响幅度更大。生物医药领域这个“小房间”还是要比外面温暖得多。药物作为生活刚需,其相关行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要小。另外,中美生物医药行业格局仍有差异,中国的行业格局亟待重塑定型,回归到一个良性的经济周期中,“寒冬”也是资本从狂热到冷静的过程。居总还介绍了博腾正在尝试的EFS合作模式,也受到与会嘉宾的关注。
居年丰董事长
英派药业CEO蔡遂雄博士对过去biotech的狂热作出反思·:也许是前几年“太红了”,导致biotech企业盲目扩张,现在是在寒冬中回归冷静的时刻。当然,不论经济怎么样,药物始终是民众所需,特别是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结构加深、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变迁,中国药企度过寒冬、迎来春天是大有希望的。
蔡遂雄博士
烨辉医药创始人、董事长、CEO华烨博士分享了独特的看法和观点。他以刚改革开放时的上海电子产品为例进行阐述。改革开放后,从上无一厂到上无十八厂都引进了日本的电视机生产线,百花齐放地涌现了一大批电视机品牌,如金星、凯歌、飞跃等。如今40年过去了,之前的这些电器厂商在改革创新的环境下失去了竞争能力,变成了先烈。
华烨博士
随后,头脑风暴环节进入“群策群力,如何合作突围”这一话题,更多的行业专家也加入到讨论中来。
上交大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科主任、肝病新药联盟主席范建高教授首先发言,分享了个人的临床经验与体会。肝病新药联盟长期关注如何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减少肝癌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仍是一个巨大市场。但是药物研发能否向更上游迈进,进入肥胖、胰岛素抵抗等研究领域,再进行拓展,最终抵达攻克NASH这一终点。无论临床还是药物研发都要充分了解药物潜力,不一定要一步到位,而是要步步为营,迈过难关。
范建高教授
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付伟教授表示,高校合作项目大量减少,高校也同样体验到了生物医药的冬天,但这很可能是一个必要阶段。从教育的角度上评价,创新将会是迎来春天的一个必经之路。付伟教授引用其导师中科院陈凯先院士(陈凯先院士受邀担任不久前成功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新药CMC高峰论坛的主席)的观点:中国从建国后的“跟踪模仿”阶段跨越到现如今的“模仿创新”(Fast Follow)阶段,未来必定是一个“原始创新”的阶段。付教授谈及,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早死,而在创新征程中,人才是根本。投资者肯定希望能够有短平快的收益,但是生物医药是一个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的过程,有望取得高回报的收益,而这一投资需要从高校原始创新开始。目前中国高校的许多优秀课题组仍然缺少足够投资,高校获得充足的投入才能为社会面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付伟教授
弼领生物创始人、董事长、CEO张富尧博士认为“大道至简”,药企做减法要做到每一件事上,无论是生产技术、药物研发、企业布局都需要做减法,对相对复杂的事情理出简单的方案,面对困难而破局精进的一条道路。
张富尧博士
博腾股份副总经理王锐先生回顾了八年来的一些关键时间点。认为药品集采对于药企格局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中国创新药管线从2015年的3%左右飞跃至2021年的12%左右,接近欧洲水平,是非常“吓人”的突破。哪怕有泡沫和水分,能达到这个水平,都已经可以在许多领域与欧美掰一掰手腕。所以王总对中国创新药乃至整个制药行业都抱有乐观态度。现在大家感受到的寒冷气息,可能只是和之前的热浪盛夏相比较。随着新冠疫情的弥散,全球市场回暖,也许现在已经到了极点,回升接踵而至。在大趋势上要对制药行业有信心,越是寒冬就越要了解制药行业的全局,加强行业上下游的沟通交流,了解终端的需求。
王锐先生
作为跨国药企的代表,罗氏中国创新中心负责人、高级副总裁沈宏博士认为,任何创新药想要上市,离不开三大要素:临床价值、疾病生物学、技术平台。临床价值的评估需要有全球专家顾问的指导,和对创新差异点的聚焦。疾病生物学方面要加强转化医学研究。技术平台要借助CXO的资源和最新涌现的可以靶向困难靶点的技术。
沈宏博士
微境生物创始人、CEO谢雨礼博士就“群策群力,如何合作突围”话题做总结。谢雨礼博士提出了一个问题:虽然各位嘉宾提到了创新,但是众所周知,创新才是最贵的。那么寒冬之中,到底应该继续坚持做创新,还是选择更保守的生存策略呢?他欢迎在场的各位专家发表对这个问题的见解。
谢雨礼博士(左)
在技术分享环节,博腾股份居总分享了博腾股份的CMC技术经验,认为数智化新、AI等技术的应用必然可以提升整个行业的生产、研发效率,同时全流程降低成本。如果以十年乃至更长远的眼光审视新技术,数智化很可能还只是一个开始,只是翻腾起来的一朵小浪花,如果企业做不到技术领先,就必然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被淘汰。
居年丰董事长
年衍药业首席技术官李秀艳博士对居总提及的数智化技术进一步补充,智能制造数字化及大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开发及生产。当前FDA的一个新的initiative就是采用大数据辅助加速评审。提高新药体外体内研究的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是创新的关键之一,应用无创Imaging技术,尤其是使用核素的研诊治合一 的技术平台很有潜力。各种新的PAT生产检测技术如在线干燥检测的远红外NIR,原料进出库检测的RapID及生产现场即时检测(清洁验证Smith Detection的质子流技术)能大大缩短传统的多次取样等待QC实验室结果的生产设备的等待时间。将国外的这类新技术引进来并地产化对中国医药的持续性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过去海外工作时见证了一些头部印度企业已经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工厂再到申报的全流程数字化,很多工厂设备不需要人工控制,可以24小时运转,使用效率提升巨大,仿制药开发生产申报的效率具全球竞争力,都是使用新思路及先进技术提效的案例。相信中国药企在行业发展的3.0阶段一定会用新思路使用好新技术这一创新的推进剂。
李秀艳博士
3个多小时的切磋探讨之后,【我和我的药时代晚宴】温暖开席。
在歌曲《我和我的药时代》优美动听的旋律的陪伴下,兴致浓浓的专家、学者们觥筹交错,频频举杯,在轻松温馨的气氛中互换名片、互加微信,追忆往昔,合影留念。
在大合影时,30多位嘉宾齐声喊出了共同的心声,那就是:我爱新药事业!不离不弃,偏偏喜欢你!
【头脑风暴】环节的最后一部分中,郭劲松博士特邀每位与会嘉宾用一句话概述观点,分享自己对难忘的2022年的总结和感想,以及对即将到来的2023年的寄语和展望。
这个环节的效果非常好!平时忙于新药研发、临床研究、投资、教育等工作的专家、学者们兴致高昂,纷纷踊跃发言,旁征博引,金句频出!有诗词,有歌词,还有引起全场回忆杀的歌名!
会场内接连响起一阵又一阵的热烈的掌声和发自内心的欢乐的笑声!
欢迎广大同药们点击查看图片,欣赏嘉宾们的一句话精彩分享!
中国新药研发的《觉醒年代》已经到来!
第四届“健康中国思南峰会”在沪召开:数字化转型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变革
【重磅录像】颜宁:“AI在结构生物学中的未达之地”
二期临床刚成功,股票就大涨,看了这款mRNA癌症疫苗,我悟了……
武田60亿美元买的药,其实是AI设计的?
推荐阅读
欢迎观看全程图片回顾!密码:6688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永恒,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