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张连山博士诚邀朋友们出席大会,共同探讨「从引进到出海,中国新药如何做好国际化布局?」这一重要课题!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年度回顾】大话NASH新药研发!——2022年的进展和希望!| 肝病新药联盟直播第1期

 

正文共: 1444838

预计阅读时间: 36分钟
 
01

药时代编者按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今年,2022年,是张江科学城建设发展30周年,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里程碑时刻。2022年11月15日,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隆重召开。峰会以“聚势而立·链接全球”为主题,引领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在张江汇聚交流,吸引全球优势资源在张江汇聚合作,打造具有全球地标意义和引领作用的生命科学产业国际会议。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图片来源:峰会官网,下同)

其中,作为峰会重要分论坛,主题为“创新 引领 前沿”的“张江创新药前沿技术论坛”聚焦全球前沿技术领域,围绕出海战略等焦点话题展开探讨。

 

药时代荣幸作为合作媒体,对峰会活动进行宣传报道。

 

11月17日,药时代创始人、肝病新药联盟联合主席兼秘书长郭劲松博士受邀主持了当天下午的圆桌讨论环节,与思诺金医药商务拓展副总裁周思翔博士济民可信业务发展部总监董丹女士徕博科资深策略规划总监林旻女士毕马威合伙人苏隽女士华泰保险生命科学产品线总经理陈静陶女士同台切磋,就“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专家们思想碰撞,慷慨分享真知灼见和丰富宝贵的一手经验,价值满满,而且文采飞扬,金句频出。一时间,会议现场气氛火爆,现场观众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都说现在是资本寒冬,现场火热的气氛让我们感到周身温暖,耳畔响起了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金曲劲歌,《冬天里的一把火》!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以下是药时代团队基于峰会组委会提供的速记整理的会议笔记,与感兴趣的同药们分享、共勉。圆桌论坛的录像也在准备中,将于近期发布。
 
我们向组委会团队、五位专家和现场观众朋友们的惠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02

主持人郭劲松博士的开场白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药时代创始人、肝病新药联盟联合主席兼秘书长郭劲松博士
 

衷心感谢组委会的邀请,感谢益诺思宋宇彤宋总热情洋溢的介绍!

不入张江,焉得辉煌!我非常高兴、荣幸在咱们张江主持这个圆桌会议环节,与五位专家和广大朋友们一起切磋探讨,我们共同努力,创造更大的辉煌!

再有44天,难忘的2022年就将成为历史,成为回忆。回顾这一年,哪些大趋势、热门关键词令在座的朋友们印象深刻的呢?

我们药时代的答案中包括“创新”和“出海”。借用一句著名的诗句,我们提出“为有创新多壮志,敢叫新药满人间!”,“为有出海多壮志,敢叫新药满人间!”。接下来的50分钟时间里,我们一起就“创新”与“出海”交叉的“创新药出海”这个热门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请五位专家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和丰富的行业经验。

首先,我请五位专家一一做一个自我简介和公司简介。之后,模拟高考,我为专家们准备了“必答题”和“选答题”。“必答题”请受邀专家帮助回答,“选答题”则由专家决定是否参与。第三个环节是问答互动环节,请在座的朋友们提问,专家们解答。这个机会很宝贵,所以我隆重推荐现场的朋友们提前准备问题,向专家提问。最后,请每一位专家用一句话总结,欢迎引用一句诗词、一首歌曲的名字或一句歌词

这是我们自己的舞台,大家一起享受这个过程,没有压力。

接下来开始第一个环节,自我简介和公司简介。
 
03

五位专家的简介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思诺金医药商务拓展副总裁周思翔博士

谢谢郭老师的介绍!大家好!我是周思翔,来自思诺金医药。我之前医学背景,当过一段时间医生,之后转行做基础研究,先后在华西医科大学获得了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之后去了爱尔兰的圣三一学院,获得了药理治疗博士。之后留在附属医院工作了一段时间专门做临床研究,2010年我回国,先后创立了两家公司,一家是在杭州成立了专门从事小分子产品开发的公司,2013年在上海和南京又成立了一家公司,主要是做生物制剂替代抗生素耐药的产品。2017年我加入了和铂医药,我主要负责产品的license out和co-discovery/development。今年1月份我离开了和铂,加入了思诺金。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思诺金公司,我们是非常年轻的公司,今年3月底才成立,是启明创投孵化的,目前主要的聚焦于帮助国内的企业把优秀的产品license out给国外的公司的企业,我们的几位创始人均是BD行业的老兵。我们团队的成员分别有不同的分工,有的是专门负责对接MNC,有的专门负责对接国外中型或小型Biotech公司,还有专门对接国际顶尖的投资机构为他们的被投公司和准备创立的新公司推荐项目。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跟国内的二十家公司合作,管理了大概50个项目。今天早上我统计了一下,对于已完成数据包准备及开始对外推荐的近20个项目中,已经收到了5个term sheet,还有几个项目在尽调中,希望思诺金能够帮国内企业做更多的deal。

谢谢大家!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济民可信业务发展部总监董丹女士

大家好!我叫董丹,负责济民可信的BD业务,我2018年5月加入济民可信,在此之前服务过一家跨国药企——拜耳,还有一家本土上市公司——康弘。我加入济民可信的很大原因是济民可信从2018年开始转型升级道路上的第一个篇章。

济民可信大家可能有所耳闻,他是一家本土的医药企业,成立于1999年,原始的积累都来自于中成药和仿制药;2018年开始,集团在张江建立研究院,很快搭建了一支超过500人的科学团队,覆盖大分子、小分子和创新制剂开发,这算是济民可信创新转型的第一个里程碑节点。创新和国际化是集团现在的核心方向标,目前基本完成了上半场——转型,下半场的升级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很期待和各位同行一起见证中国生物医药在全球的崛起。

谢谢大家!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徕博科资深策略规划总监林旻女士

大家好!我叫林旻,来自徕博科的临床研发运营策略和规划部门, 目前主要负责亚太地区的相关业务。徕博科是全球领先的CRO,其前身就是大家以前耳熟能详的科文斯,在1998年就进入中国市场,在2007年的时候,毕红钢博士,就是徕博科现在亚太区的总经理,带领团队在张江建立了我们的中心实验室,2019年,徕博科在张江亚兰德中心建设的上海研发中心正式启动。现在,徕博科为全球药厂、国内各大药厂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内biotech提供新药研发服务,我们提供从临床前到临床期间、上市申请、上市后的全方位服务,包括早期研发、临床运营、中心实验室、BioA实验室等。

我本人是临床医学背景,主攻肾脏内科,也在医院里做过几年临床医生。2003年加入到临床研究领域,大部分从业经验都是在CRO,负责临床运营、项目管理,这5-6年主要投入到协助本土公司做出海策略,特别是运营的策略和时间计划。今天也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做一些初步的讨论。

谢谢大家!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毕马威合伙人苏隽女士

谢谢大家,也感谢郭博的邀请!
大家好!我是苏隽,是毕马威交易咨询部的合伙人。
毕马威大家可能都知道,他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是一家集审计、咨询和税务于一体的专业金融服务机构。
我本人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和中国注册税务师,在交易咨询的并购服务经验有超过16年的专业服务经验,我本人多年来深耕于healthcare和Bio tech  sector,这几年比较关注的就是创新药的企业,CXO的服务类行业以及和消费医疗相关的这些企业。我本人也服务于私募基金客户,就是大家俗称的投资方,帮助这些投资方把控交易过程中的一些风险,当然也帮助healthcare和Bgo tech sector领域的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以及在资本市场的运作过程中解决财务和税务的一些问题。今天也非常有幸在这里和各位专家进行药企出海话题的探讨和学习!
谢谢大家!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华泰保险生命科学产品线总经理陈静陶女士

谢谢主办方,也谢谢郭博的邀请!非常荣幸这次来参加创新峰会的出海圆桌讨论!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是陈静陶,来自华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为了更好的服务生命科学行业,我们专门设立了独立的生命科学产品线,专注生命科学行业的发展。借助于投资方安达全球的资源,在国内,特别是在张江,我们陪伴了很多研发企业的成长以及他们的出海项目。非常荣幸今天能够来到这里跟大家继续探讨项目出海和企业出海的风险识别和可能的应对方式!
 

谢谢大家!

04

“高考必答题”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郭劲松:我们今天的圆桌讨论阵容非常强大,五位专家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甲方乙方》。

接下来我们进行深入探讨,就像我刚才介绍的,我为五位重磅专家准备了“高考必答题”和“高考选答题”。我们知道有5个“W”,即What、Who、Where、Whice、When,还有一个“H”,即How。刚好五位专家,我就请五位专家每个人负责一个,或者是W或者是H。

第一个“W”是“What”,什么是出海?相信这个答案应该很简单,我来快速总结一下。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WHAT?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对于任何一家中国企业而言,所面对的市场不外乎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就是出海。在过去这几十年里,“必须走出去”几乎成为了所有企业的共识,中国企业出海,已经形成一股新的浪潮,涌现出了优秀的成功者,华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华为凭借丰富的全球化发展经验,成功将其软硬件产品以高端化定位打入了海外市场,服务全球1/3以上的人口,也就是说20多亿人在使用华为的产品。

回到中国药企,出海的初衷和目标就是将自己的药品推向海外市场,比如欧美市场、“一带一路”市场,在那里上市销售,用中国研发的药品惠及全球患者,与此同时获得商业上更大的回报。中国药企在仿制药和改良药方面的出海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今天我们的讨论聚焦创新药出海。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WHO?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接下来,第二个W,“Who”,出海适合哪些企业?是不是全民皆适合出海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周总,请周总帮助。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周思翔:郭老师的问题是哪些企业或者哪些项目可以出海,我感觉很多国内创新药企业都可以考虑出海。我们可以回故一下过去十多年来,随着国内很多对于生物医药行业比较利好的政策颁布,很多顶尖人才带着最新的理念和技术回国创业,投资人也看到了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趋势,还有创业板、科创板以及港股18A的资本环境的利好,这些因素直接推动了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经历了黄金10年。然而,我们也要面临一个现实的现象就是内卷,国内太多企业布局了非常类似的项目,而且国内在2019年以后陆陆续续出台了一些政策,可能也从另一方面鼓励药企出海。哪些企业适合出海或者哪些项目适合出海,国外的公司会选择国内哪些公司或者哪些产品合作,以我的经验和现在做的一些事,给大家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总结一下。

第一个维度是你的项目是否满足了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比如说小分子领域、抗肿瘤药,很多公司布局相同的靶点,国外公司可能会关注的就是这些靶点形成耐药以后怎么解决,你的产品是否针对新的突变,能否做到口服型。另外随着现有治疗手段的更新,很多病人生存期实现了延长,但是可能会出现脑转移,国外很多公司会问你的产品是否有比较好的血脑屏障穿透作用。

对于大分子领域,临床需求体现在对于PD-1和PD-L1治疗不好的疾病,及产生耐药的疾病。国外公司期待看到利用新的机制提升现有PD-1、PD-L1的疗效。比如现有的治疗手段是否能跟细胞因子结合起来。很多细胞因子在临床上单个治疗可能都有效果,但是它们最大的问题是安全性和生物利用度的问题,半衰期短,无法提高剂量,甚至因为过度修饰导致ADA产生。如果能把细胞因子和TAA或免疫检查点结合起来,是不是又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对于ADC来说,DS-8201效果非常好,但是它的安全性也是个问题,很多公司也在寻找下一代安全性更好的ADC。

第二个维度是竞争形势和产品差异化。如果你的产品是陷入红海竞争,有很多同靶点类似的产品,这样就相对很难寻找比较好的差异化。

另外一个维度是产品的阶段,太早的产品,国外公司肯定不会下手,很多国内公司找到我们,他们的产品可能还没有进入毒理实验,非常早期,这种项目国外公司很难考虑下手。因为只有看到初步的动物模型数据或者是上人的一些试验数据,国外公司才会更感兴趣。一般来说接近IND申报或者在临床阶段的产品会吸引潜在的买家。

下一个维度是数据包的问题,这可能是国内很多企业没有太关注的地方。

第一,数据包都是由科学家整理的,研发人员往往会以自己的知识和对项目的理解为基础去准备数据包,他们会假设看这个数据包的人都跟他一样的水平,但实际上差太多,我们对接的都是各个公司的BD,他们不一定有比较深的科学研究背景,所以你用的文字描述要设法让不熟悉你研究领域的第三方能很快理解,并不产生歧义。

第二,对于数据包来说,我们接触的很多国外BD负责人,他们经常会看到国内送过来的数据包,但可能头三页就决定这个项目的命运了,到底是扔进垃圾筒还是继续看。我们觉得国内企业需要在数据包的前三页就把项目亮点体现出来,后面的数据围绕你的亮点讲故事,而且每个亮点都需要有数据支持。国内很多企业不愿意分享太多数据,有些数据包只有1-2页与产品相关,甚至还有整篇都是背景信息,这样的数据包国外公司看到后会非常头疼,甚至直接pass。另外,如何选择对标产品?很多国内企业选择已经上市很久或者已经被公认有缺陷的产品,你跟它做对比,它是真正的benchmark吗?很多国内企业需要选择的对标产品不仅仅是已上市或者已经被确认有缺陷的,而是跟你在同阶段,在竞争的产品,你是否比它们有优势,你是否能够合成这些分子,得到与竞品产品头对头的比较的数据。另外,在与竞品的比较的过程中,国内企业可能经常犯的错误是故意放大你的优势,没有公正的态度对待你的实验和你的竞品,有的企业会选择一个对你特别有利的动物模型或者实验方法,结果得出的数据,明显你的产品要比国外的分子好很多,看起来很不错,但是国外的买家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不去用竞品已经公布的动物模型或实验方法并模拟得到类似的已公布的竞品数据。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买家就会把问题推测是项目的质量问题,这会非常影响这些企业项目的吸引度。

最后一个维度是专利保护情况,这一点国内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

郭劲松:信息量非常大!我感觉周总的这张“高考”考卷的正反面都被写满了~~。还请周总用一句话总结一下答案,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出海战略。

周思翔:真正做创新药的,而且你的产品满足了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有明显的差异化优势,这是项目硬件的实力。项目软件实力就是你的数据包的质量,如何讲关于项目的故事,让每家公司的BD先感兴趣,他们才会传递给内部的科学家。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HOW?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郭劲松:“How”蛮适合董总的。祝贺咱们济民可信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完成3笔交易!好消息在朋友圈、微信群里刷屏。请问咱们公司如何制定出海战略,具体怎么落实执行的?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董丹:郭博问的“How”,这是个蛮长的话题,我想把它稍微总结一下。我们在做出海决策的时候,大概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1、首先是企业的战略

2、企业的核心能力,或者说是自身的优劣势

3、产品的创新度

仅就创新药而言,出海有三个模式,其实也是对应的三个阶段:

1、IP出海。授权自主知识产权给国际的合作伙伴,这个阶段我们叫技术出海。我觉得有个比较好的词来定位这个模式,那就是“中国IP”。现在大部分国内医药企业都处于这个阶段。

2、产品出海。不但授权IP,还为国际市场生产商业化产品,但仍由海外合作伙伴来销售,这叫产品出海,给它一个比较响亮的词叫“中国制造”。

3、商业化出海。自己在国际市场持证,建商业化团队,自己做品牌。这个阶段我们叫它“中国品牌”。

中国IP、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这是出海的三种模式,也是三个必经阶段。

济民可信的创新研发也是刚刚起步,我们现在还处于第一阶段,所以大家看到我们的出海大都是选择License out给国际合作伙伴。

选择IP出海的优势是什么呢?

第一:加速,加速产品的国际化开发。中国药企目前大多还处在“仿创”阶段,“仿靶点,创分子”,大部分产品属于fast follow, 好一点的属于ME Better,少部分的属于BIC或FIC,如果希望国际化,速度是关键。

第二,降险。风险来自于哪儿?新药开发九死一生,开发失败,那就一切归零。此外,产品的价值,如果仅体现在中国市场,那是不够的。如果可以License out,借助合作方的能力进行全球开发,不但能回笼部分资金,还能使产品价值最大化,大大分担风险。

第三,学习。对中国企业来讲借船出海是一个学习过程。无论是被MNC尽调;还是MTA,让潜在合作方来验证你的分子是不是具有差异化并符合国际标准;一直到交割之后参与到全球多中心研究,对我们来讲这个经验积累的过程是非常珍贵的。

最后,落到近两年的话题,经济寒冬下,说得严重点,借船出海可能是某些Biotech公司的救命稻草;至少它可能会决定你的估值,做公司的背书,等等。

这是非常值得大家去尝试的模式。

当然,我们最终的目标,包括济民可信,还是希望做中国品牌,这需要一个过程。近些年我们也很欣慰、很自豪的看到少部分中国药企,比如百济神州,建立了自己的国际开发团队,陆续有产品在美国获批,同时也产生了国际收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总之,做好战略定位、厘清自己优劣势、识别全球的竞争格局是决定如何出海的关键要素。谢谢!

郭劲松:谢谢董总!非常全面系统,有些观点非常新颖!我分享一下我的心得。第一是有创新度,让我想起咱们张江创新峰会每年公布的创新指数,今年也公布了,提高了很多。第二就是三个中国,中国IP、中国制造、中国品牌,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新颖。祝愿济民可信尽快达到中国品牌这一阶段!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WHICH?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接下来是“Which”。一家中国药企有很多产品,这些产品组成管线,pipeline,我们药时代创造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叫龙线,dragonline或loongline。请问林总,中国制药公司如何制定出海的整体战略和规划,如何决定重点pipeline产品哪些适应症优先出海?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林旻:作为CRO公司,我们接触了各种各样的申办方,包括比较大的药厂、有相对成熟的产品线,也有很多新兴创新企业、其产品还属于比较前期的阶段。刚才瑞石的王总提到2015创新元年,2015-2017年的法规环境变化、创新环境变化,最近这5-8年也是中国本土公司创新药研发出海的迅猛增长的时期,作为CRO运营层面来说也是感受非常鲜明。徕博科作为Global CRO,在10到15年前的时候,当时许多项目还是加入Global药厂的三期实验,但最近5到10年我们明显感觉到来自本土创新药企业井喷式的新药研发需求,这其中也包含不少出海的项目,值得一体的是,这其中早期研发的项目也呈持续增长的趋势。我们这些年跟申办方讨论过大量相关的出海运营策略,包括选择什么产品、特别是什么适应症、在方案设计上有哪些主要的考量,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但由于时间有限,今天只做一些比较粗略的分享:
我们国内的医药研发,从大方向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就是中小型的Biotech,他们的大部分产品还在相对早期,临床前的数据相对比较少,临床数据也很少或者没有,包括很多FIH的产品项目;同类产品、相似的MOA大部分也还是在临床研发期间,可以参考的一些数据并不是那么完善。在这个阶段,申办方主要诉求更多的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达到FPI(首例患者给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剂量爬坡、积累相应的安全数据,同时对可能的目标治疗剂量(RP2D)、以及后续扩展的适应症做初步探索。也就是说要尽快达到POC,之后无论是像前面几位专家讲的license out、寻求合作方,还是继续融资、继续做海外研发,首先都要拿到这部分数据。
这种情况下,以很多抗肿瘤药物的实验设计来说,在爬坡阶段还是以收集安全性数据为主,推荐以多瘤种(all comer solid tumor)作为入组适应症,在这个阶段尽量减少具体瘤种或者biomarker的入组限制,它的优势是可以加速入组和数据积累,而且可以拓展不同瘤种的入选。除非是有比较明确疗效绑定的biomarker、明确需要走伴随诊断路线的,就另当别论。在爬坡阶段,相对既往3+3的传统爬坡设计,现在越来越多的方案设计中会纳入了低剂量组加速滴定、BOIN Design等设计,以期在高剂量组、特别是可能的目标治疗剂量组能富集更多数据,也是为了后面的进一步分析。在扩展expansion阶段,也引入更多创新加速的设计。既往有比较明确的一二三期分期,而现在分期的概念会趋于融合,比如一二期在同一个方案中无缝连接的适应性设计(Adaptive Design)会越来越多,特别在肿瘤临床研究中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趋势。在扩展阶段会根据现有的的数据(临床前和临床)、同类产品以及该通路机制的相关信息,将可能有效的目标瘤种作为不同的队列同步进行扩展;另外还有很多产品会涉及到联合用药,在扩展阶段也可以设立相应队列开展相应的探索。
整体的策略就是从设计上能够更加高效,毕竟时间就是金钱,大家共同的目标都是希望通过更优化的设计来加速推进。
第二类是相对比较成熟的国内药厂,有比较丰富的产品线。很多时候这些药厂的产品找到CRO做运作的时候已经有比较多的数据,在中国或者海外国家已经进行了相应的一二期临床研究,在不同的适应症上积累了相当多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希望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这时候申办方进行海外临床研究的目的性、方向性会更明确一些,从公司策略上会有比较明确的哪个市场是他希望将来申请上市的。这种情况下,对于目标市场、国家的法规要求、该适应症在目标国家的情况,都需要做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再结合你产品线已经有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估考量。
比如说大部分国内药厂,美国始终是希望去到的彼岸,我们的方案设计是不是能够符合当地临床的常规操作,该疾病现有的治疗选择情况,竞品在该国家的批准上市、医疗保险的纳入情况,这些影响的权重会更为加大。比方说非小细胞肺癌,应该是目前最大最热门的瘤种,但是其治疗方式(包括各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有非常多的选择,同时临床研究的竞争环境也是最为激烈的。这时候像前面几位专家说的产品差异化就非常重要了,你的产品特色是什么尤为重要。如果没有办法把这部分的信息(卖点)凸显出来,不管是跟法规部门还是跟研究者进行沟通、以及受试者入组方面,都不会占据优势。反之另一些适应症,其病人群虽然不如肺癌那么大、但在欧美的人群中发病率还是相对较高、特别是目前没有比较好的治疗选择的情况下(也就是有“未满足的临床需求,unmet clinical needs”),如果说你的产品相关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数据比较有优势的话,那在跟法规部门的沟通(包括寻求加速审批路径)、与研究者沟通以及临床入组进度的把控推进上,还是值得推荐的一个方向。
总结一下,不管是前面提到的哪一类产品或者什么样的状态,从运营层面来说,有以下两个重要的考量,也是来自我们徕博科既往合作执行的很多出海项目的经验分享:
1、申办方要明确强化产品的差异化,并且要尽早做相关布局,包括跟法规部门、KOL做相关沟通,这对于后面项目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徕博科作为全球领先的CRO公司,会从运营层面帮助申办方做落地化执行,但是在跟法规部门、以及特别是KOL的沟通层面中,会希望与申报方做直接产品沟通,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对项目推进也起到重要帮助。
2不管是早期项目还是二、三期大的Global多中心项目,变化始终是存在的。随着数据的积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不断的进行方案修订,这时候更多的可以利用像徕博科这样的国际型CRO公司全球丰富的数据库帮申办方做及早的规划。特别是涉及到需要增加或调整适应症、国家或研究中心的情况,更需要做一些提前布局和规划。另外就是充分利用CRO公司在当地的法规、医学、运营资源,能够根据方案变及时调整落地推进。

郭劲松:谢谢林总的解读!有一个数据让我感到很欣喜,那就是咱们公司服务的国内客户越来越多。2015年被公认为是中国创新药元年,过去几年里中美双报、全球申报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我相信咱们徕博科作为全球第一大CRO,在支持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国际化方面的优势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WHEN?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下面我们来到五个W中的第四个,“When”,何时出海?
一款新药的生命周期包括:临床前、临床I期、II期、III期,之后是上市销售;一家药企的生命周期包括:创立、上市之前、IPO公司上市、从biotech到biopharma到big pharma。那么问题来了,请问一家企业如何决定自身、自己的产品何时出海呢?
请苏总分享。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苏隽:谢谢郭博的问题!我本身是读金融行业的,平时和创新药的founder以及资本方聊的时候,耳闻目染的也吸取到了这个行业的一些资讯和经验。郭博给我的必考题相对比较简单。何时出海,我们的理解,出海其实是时间上的攻坚战,速度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从我们毕马威的数据来看,对于一个新药在药效不变的大前提下,首次上市的玩家,他的市占率一般可以达到65%左右,其次,这个数据差不多在25%,第三名及以后的准入者,这些市占率就比较微乎其微了,除非他在技术上有比较革命性的创新,那就另外再谈。速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除了速度之外,资金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大家可能也都知道,对于创新药企业来说,他在商业落地之前,其实是一个烧钱的过程,除非你有license out收入,大部分都是烧钱的过程,而且资金投入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也做了统计,对于单个管线来说,如果在中国上市获批的话,那平均的研发投入,一个管线大概在1.5-2亿左右,如果你考虑海外上市的话就上不封顶。何时出海,从时间和资金角度考虑是非常重要的。投入资金比临床前更高,通常情况下,临床前和临床后的配比是2:8,就是1:4的关系。临床前包括了药物发现、CMC以及毒理试验等等。从上述两个维度来考虑,一个是速度,一个是资金。我们认为在临床立项阶段,这个时间点是本土药企出海布局的黄金期时间点,当地市场的准入以及竞争环境是怎么样的,需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准备,以此来评估适应症未来商业化的前景以及实操层面落地的难度。

刚刚提到的竞争环境,给大家举一些例子,比如大宗药适应症的患者量,未来商业落地的价格区间,第三是市场准入,还有目标市场有多少个这样的玩家,都需要在前期做调研和铺垫。在刚刚提到的立项阶段,要以结果为导向的思路去思考我的临床试验开发如何布局,我在目标市场的临床试验类型,要对它有清晰的了解。举个例子,比如说比较重要的目标产品简介开发制定。第二,目标市场如何准确、有效、持续的获取监管情报。第三,如果我的临床试验需要多地布局的话,之间是怎么样合作。第四,比如说当地对CMC的要求也要提前了解。第五,GMP的认证,实操层面的检测落地是怎么样的游戏规则,这都是比较重中之重的。我们也在跟一些创新药的founder聊的时候,他们也提出目前对于出海的态度还是以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他们提出可能会有两个挑战的地方。

1、对于目标市场当地的法律法规可能大家不是太熟悉,尤其是研发过程中风险性的估计不太充分。举个例子,有些目标市场的监管要求对技术和方法论的要求会比较高,中国的实验数据可能无法被用于国外的申报过程中。

2、大家普遍会认为药企跟CRO的服务机构合作过程中,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性过程,特别是如果对接好几个市场的临床试验研究机构的话,当地的规则以及和当地的CRO机构去对接合作也是比较复杂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如果一个企业要计划恩有出海意向的话,那在资金程度许可的情况下,在研发程度、研发精度能够配合的情况下,肯定越早规划越好。谢谢大家!

郭劲松:谢谢苏总!答案非常简单,越快越好!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WHERE?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接下来是最后一个W,“Where”。

刚才苏总也提到了目标市场、目标地,究竟选择哪一个?大家首选都是欧美市场,陈总在海外市场这分析,包括临床试验的风险评估、预判和应对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请陈总从这个角度为我们解读,首先应该选择哪个目标市场呢?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陈静陶:谢谢郭博!彼岸是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是我们向往的地方,也是我们涅槃的地方。我想,默默耕耘付出青春、才华、智慧和经验的行业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肯定比我们清楚不同靶点的创新药的彼岸可能会在在哪里。我们没有资格去定义行业的彼岸,我们能做的是为行业企业在扬帆航行到彼岸的过程中保驾护航。从我们的数据观察来看,目前我们国内的创新药或是一些license out药品的首选地依旧是美国,其他比较热门的区域像澳洲和欧洲也是企业的出海必争之地。

不管选择的目的地在哪里,对于创新药来讲,我们的企业至少要做好三方面的应对准备,来评估我们是否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出海到达前端的目的地。

首先,是风险识别和风险的实质性转嫁。刚才苏总和林总都有提到,我们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法律法规要求上有很多监管机构,特别是FDA、EMA及TGA这样发达市场的监管机构,对企业风险的实质性转嫁要求是非常高的。这是更早些年临床试验的风险事件决定的,当然,也带给我们企业一个启发,我们在前期做项目布局的时候要判断风险评估、识别准备是否有到达监管的要求,比如比较典型的,知情同意书中对相关风险的充分披露,其阅读等级,还有知情同意的过程等等。

第二,识别并避免流程性风险。我们在选择相应国家的时候,除了刚才各位专家提到各种各样的专业性评估文件以外,还有一些国际通用的项目文件,包括金融管制类的反洗钱所要求的文件以及保险文件。在海外,很多国家对临床试验的保险有着非常严苛的强制性要求,但是目前很多申办方的企业对这方面的信息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可能会进而导致项目因为这些周边的文件要求而延迟,主要集中在错过伦理递交的时间点,比较遗憾。

最后,关注海外目的地在受试者保护方面的法律环境。虽然美国是我们最热门的目的地,但其实美国的法律环境非常严苛,有大规模集体诉讼的习惯。另外热门的澳洲也是偏好集体诉讼的国家,欧洲虽然没有集体诉讼的实践,但是该地域内部的法律成本还是比较高的。这种类型法律风险,和企业通常会关注的合作类法律风险不太一样,它是聚焦在受试者保护的问题上,所以也经常会被申办方所忽略。而且,近年来的经济下行和通货膨胀也加剧了很多地区的诉讼趋势和赔偿的金额,是我们企业不可小觑的风险点。

综上,目前的环境是多元多变的,出海目的地的选择根据企业及其研发药品的特性不同,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不管我们选择哪里作为目的地,对于项目安排的风险识别和转嫁,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我们作为第三方金融服务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问题,给大家做个分享,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新的启发。

总结来说,我们出海的企业都是扬帆远航的勇者,我们非常自豪能作为行业成长的陪伴者,金融服务供应者,为扬帆的勇者们护航,见证涅槃。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谢谢!

郭劲松:谢谢陈总!非常有价值的解读和分享,而且文采飞扬!
05

问答和“与专家共进午餐”大奖!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很遗憾,高考超时了,所以必答环节圆满完成,选答题就跳过了,直接到本次圆桌论坛的第三个环节,问答互动环节。因为时间关系,只能请在座朋友们提一个问题。

来自药明康德的姬国靖先生踊跃把握机会,提出了很棒的问题。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姬国靖先生提问

姬先生:刚刚听周总、董总介绍了license in、license out,看了数据还是非常亮眼的,我正好有个问题,希望向专家请教。我们这边主要集中做小分子以及核酸新药,我们也紧跟时代步伐。周总刚刚讲到操作的pipeline里大约将近有四、五十个案例,我想了解一下,今天也大致听了一些会议,看到小分子这块的确很少,大多集中在红细胞、血小板这些新的诊疗手段。您所操作的这些case里,小分子比例分别占多少?单双抗占多少?ADC、寡核酸分别占多少?

周思翔:我们现在管理着差不多50个项目。对于每个项目,我们首先的工作是帮合作伙伴整理优化数据包,这个过程会花费很长时间,短的差不多1个多月,长的要超过4个月。我们目前整理出来的数据包不到20个。其中,小分子占一半,大分子占另外一半,还有一些细胞治疗或者ADC及多肽产品,以及几个平台技术。

姬先生:从去年以来,小分子在整个体系里占得比重越来越低,包括现在单双抗也比较少了,更多的集中在ADC,因为您的经验更丰富一些,或者说您对未来的立项有什么指导吗?我们也做个参考和学习。

周思翔:您的问题是什么类型的项目可以去立项,可能会有潜在的合作。最主要的还是满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像药明康德是做小分子产品的公司,以激酶抑制剂为例,肯定要关注现有产品可能出现的耐药的解决方案,对于靶点高选择性、避开ATP结合口袋的变构抑制剂、生物利用度好能口服、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作用的项目,可能国外公司会感兴趣。如果是小分子关于新靶点新机制方面的项目,我相信国外公司肯定会感兴趣。

郭劲松:感谢姬先生对我们圆桌论坛的信任和大力支持!为了表示感谢,我临时增加一个环节,那就是抽奖环节。我们推出一个奖项,叫做与药时代专家共进午餐。请您选一位您希望有机会共进午餐的专家,我作陪,我买单~~。今天只有一个名额,这个名额可以转让,也可以拍卖,一年内有效~~

姬先生:各位专家非常优秀,我毕竟也是做合作开发的,还是周总吧。谢谢!

周总谦让,向姬先生推荐董总。郭劲松见机表示,那就两位专家都邀请,尽快安排。

这一临时插入的环节和完美的结局得到在场朋友们的鼓励,会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05

寄语与展望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郭劲松:我们的“高考”严重超时了~~,请每位专家用一句话快速总结一下。

周思翔:从过去几年来看,趋势是每年license out项目数量逐年递增,过去几年甚至现在,很多企业是个体行为,出海可能是一种孤帆远航,我们希望在将来国内的企业都具备开发出很优秀的产品,百舸争流。同时我们也希望思诺金能够在过程中为国内企业做一点贡献,谢谢!

董丹:回到今天郭总问我的问题How,我们做研发和制造的有一个词用得比较多,叫QBD,Quality by Design,我今天的总结词叫GBD,Globalization by Design。这句话也可以作为留给我们医药同行们、留给我自己的一个问题,如何从源头设计我们的国际化?GBD——我们大家一起共勉的话题。

林旻:在准备的时候,郭博曾提到,是不是可以找一首诗词或歌词来进行总结。我当时脑海里想到了许巍的《旅行》,歌词里有一句是“是谁画下这天地,画下你和我”。这很像我们今天面临的环境,法规、资金、市场等整个大环境不断在变化、起起伏伏,但同时也给了我们各种各样的机遇,让我们有机会利用我们的资源和经验,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书写下属于我们自己的美丽画卷。

苏隽:谢谢郭总,谢谢今天的主办方!虽然现在是一个资本寒冬、经济下行的时代,但是我们毕马威经济学家还是非常看好我们healthcare和Biotec的领域,因为毕竟是抗周期的行业,不像消费、互联网行业。所以我们敬重这些科学家,希望创新药在未来出海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谢谢!

陈静陶:出海的勇士不用孤帆远航,我们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我们出海的底气,提升我们出海的国际化标准,确保出海扬帆的企业可以安全到达彼岸。谢谢!

郭劲松:谢谢!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我们一起度过了充实愉快的50分钟(备注:实际上这个圆桌讨论持续了近一个半小时~~)。
我建议大家用热烈掌声感谢五位专家的精彩分享!同样希望利用这个机会感谢在座的朋友们,谢谢大家坚持到最后,观看我们的圆桌讨论!
在此请允许我谨代表五位专家和广大朋友们、同药们感谢组委会举办这样的高端盛会,让我们能够欢聚一堂,共同切磋、探讨!
不入张江,焉得辉煌!祝愿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圆满成功!
祝愿中国新药研发事业更快、更高、更强!
祝愿每一家企业和在座的每一位朋友都尽快走出寒冬,迈进温暖的春天,取得更大的辉煌!
谢谢大家!我们明年再见!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新药出海正当时,如何劈波斩浪直抵彼岸?——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这场“高考”非常火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更多精美瞬间,请点击这里!~~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haitao.zhao,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

(0)
打赏 为好文打赏 支持药时代 共创新未来! 为好文打赏 支持药时代 共创新未来!
上一篇 2022年11月18日 14:46
下一篇 2022年11月21日 15:21

相关推荐

公众号
公众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FDA批准首款NASH/MASH新药,中国药企如何分享这个百亿美元大蛋糕?点击观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