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ADC是抗体药物的未来,那么,PROTAC技术则可能重塑小分子药物竞争格局。
在单抗、双抗、ADC等大分子药物逐渐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曾经的王者小分子药物“日渐式微”,甚至不免让人发出疑问,小分子药物老矣,尚能饭否?
小分子药物研发亟需引入革命性的新技术,PROTAC技术则有可能让小分子药物再度成为焦点。
众所周知,抗肿瘤药物有两大难题,一是可成药靶点较少,二是耐药性问题。PROTAC技术则展现出解决这两大难题的潜力。
与传统小分子药物不同的是,PROTAC药物不需要与致病靶点紧密、长时间结合,就能将致病靶点降解。致病靶点都消失了,不可成药和耐药性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在如此强大理论支撑下,PROTAC技术自然也吸引力了众多药企关注的目光。辉瑞、拜耳、诺华等海外大厂纷纷加码;国内药企同样不甘落后,恒瑞医药、百济神州、海思科、开拓药业、亚盛医药、科伦药业等超过20家药企布局……
PD-1、CAR-T之后,新赛道的竞速已经开始了。
01
直击小分子药物两大痛点

02
蜿蜒前进的PROTAC技术
03
谁能抓住下一波技术革新浪潮?
7月,辉瑞选择以6.5亿美元前期付款,以及潜在1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获得了与Arvinas共同开发和推广ARV-471的权益。
8月,拜耳以15亿美元的预付款和最高5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收购了癌症小分子靶向药研发公司Vividion。
11月,诺华与Dunad Therapeutics达成逾13亿美元的研发合作协议,开发新一代口服靶向蛋白降解疗法。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作者。
仅供感兴趣的个人谨慎参考,非商用,非医用、非投资用。
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衷心感谢!
文中图片、视频为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网络
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
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13651980212。微信:27674131。邮箱:contact@drugtimes.cn)。衷心感谢!
推荐阅读
坚持热爱霍去病,共赴山海辛弃疾!——药时代恭祝朋友们2022年元旦快乐!(附:最令人难忘的十句话、最值得期待的十大心愿) 引领药物筛选新变革,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浅谈冠科生物与类器官(PDO)技术 | 药时代专访冠科生物徐小溪博士 从恒瑞研发日看中国制药界的最新风景线 首发 | 中科院徐华强/尹万超团队联合攻关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刺突蛋白及其与受体和抗病毒抗体的复合物结构 罗伊·瓦杰洛斯博士的礼物:为了一个没有乙肝的中国 中国制药企业必看!礼来/信达PD-1 BLA审评之际,FDA关于China-only肿瘤研究的决定备受关注! 全球RNAi药物临床进展合集 | 哪些精彩值得期待? 毕井泉:推动抗癌药物的国际合作非常重要! 走近FDA肿瘤学卓越中心主任Richard Pazdur博士 毕井泉:新药研发九死一生,高风险应有高回报 国内首家AI新药研发公共平台落地中关村 角井生物推动新药研发进入智能时代 美国FDA发文抨击PD-1赛道扎堆、内卷、Me-too现象!



点击这里,与~20万同药们喜相逢!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药时代,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