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括这5P的和铂医药,会引领下一个10年的中国创新药吗?——从5个维度看药企

中国首款自研P-CAB替戈拉生片获批 罗欣药业“创仿结合”战略迎新里程碑

囊括这5P的和铂医药,会引领下一个10年的中国创新药吗?——从5个维度看药企

医药产业的热度下去了。
疫情带动了一波医药行业飞起,资本唱着愉快的歌声入场,然而还没等疫情过去,资本的热情就先褪去了。药企年中报披露,不管业绩好坏,反映在股价上都是跌,砸起来蛮不讲理,恒瑞一波财报出炉更是有种掀了牌桌的感觉。
诚然,震荡是暂时的,医药产业终究是成长的板块。如何在这个行业永立潮头?翻开制药历史的书本,每一页上都密密麻麻的写着:靶向、免疫、细胞疗法、PD-1等专业词汇,仔细看了半晌,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创新!

创新药企需要具备的5个要素

创新不是目标,真正的目标是满足广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数十年,面临的需求不同,解决方式也不同。

在无药可用的年代,需要的是能快速上市仿制药;
在吃不起进口药的年代,需要的是能绕过专利的Me-too药;
而在医药行业资本化严重的现在,需要的是具有世界级别的竞争力,真正有差异化的创新药。
因此,创新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中国创新药事业到现在已有10年。现如今红极一时的百济、信达、君实、亚盛、康方、复宏汉霖等biotech公司都是在2010年前后,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出。而10年过去,中国创新药也如同迈入“中年危机”一般,集采、专利、政策、内卷、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压力铺面袭来。如何在下一个10年,让“伪·创新”偃旗息鼓、“真·创新大”行其道,是每一个从业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做创新不是嘴上说说,竞争对手前赴后继,就跟参加奥运会似的。要站上创新药企的领奖台,就得做到:更高、更快、更强
翻译一下就是:更高的视野格局、更快的上市速度、更强的产品质量。

更高:格局很重要

全球化视野的重要性已经不用多说了,年初百济神州一波License-out,将PD-1全球市场授权给诺华,交易总金额高达22亿美元,狂揽6.5亿美元首付款,创下首付款记录。据百济神州2021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披露,其PD-1抗体“替雷利珠单抗”上半年的销售额为8亿人民币。算下来,光是写在纸面上的交易金额,就等于百济神州自己在国内卖9年的了,这还不算未来全球市场上的销售额分成。
销售成本有多高,大家心里都有数。自己卖得摊成本,License-out出去,先收一笔转让费,每年还能当“包租婆”,收着全球市场的“租金”。有一种我们搞研发,跨国药企当“大包”的感觉。
有人可能问了,中国14亿人的医药市场还不够大吗?真不大!
医药产业的繁荣是依托于国民经济的,所以发达国家的医药产品市场是要远大于我们的,瑞士一个人口不过800万的“弹丸之地”就出品了两大全球顶级药企:诺华和罗氏。
据统计,2020年全球医药产品市场达1.39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9万亿元。2020年中国处方药市场销售规模为1.21万亿元,18%的全球总人口只占了13.3%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2020年美国药品市场总额为35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3万亿元,不到5%的全球总人口却占了将近26%的市场份额。
这也是中美双报越来越重要的原因。
囊括这5P的和铂医药,会引领下一个10年的中国创新药吗?——从5个维度看药企
未来的中国,在经济持续增长,人口结构变化等条件下,会在世界医药产品市场上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但下一个10年不大会超过西方国家。毕竟,集采之下、岂有完卵。
利用国内研发资源上的优势,立足中国,走向世界才是主旋律。

如何做到更快、更强?

更快的上市速度,更强的产品质量,总结下来就是研发实力。由于我国药物研发起步晚、基础差,加上一些政策的限制,过去在药物研发上一直和国际有着10年左右的差距。埃克替尼2011年上市,同为第一代EGFR抑制剂的吉非替尼是2003年在美国获批上市的。
不过这种情况在近些年有了变化,在小分子药物上落后的进度,在大分子药物上实现了追赶,尤其在PD-1的研发进度上大幅度缩小了差距。O药和K药分别在2014年7月和9月获批美国上市,而国内的君实和信达的PD-1在2018年12就获批上市,差距缩小到了4年。目前在最新一代的生物药靶点上已经基本做到了同步甚至反超。
落回到企业上,新生代的biotech公司层出不穷,什么样的企业能在下一个10年引领中国医药创新?这对于企业的内功修炼是极为考究的。具体可以从5个维度来进行考量,也就是我们文章标题中的“5P”,分别是:
1、People
2、Partner
3、Product
4、Patent
5、Platform
和铂医药作为一家成立时间不长的企业,少见的在5个维度都有所建树。在2020年11月份,FiercePharma评选了“外国人最关注的十大中国Biotech”,和铂医药是名单中最年轻的,此外还有百济、信达、君实等明星Biotech位列其中。
恰逢和铂医药2021年中报出炉,我们便以和铂医药为例,配合对年中报的解读,详细阐述这5P的价值

5P之1:People

优质而全面的团队

创新的内核,其实就是一小撮最优秀的人带领着一大批优秀的人干事儿。
由于中国独特的历史背景,目前正值壮年的一批优秀人才,大都是在1980年前后进入的大学院校,而后最顶尖的一批获得了海外留学的机会,在新药研发界也是如此。
在国内读到硕士或博士,随后去欧美顶尖院校继续深造。接着进行了分流,一部分继续留在科研院所进行前端探索,另一部分去了顶级跨国药企接触临床并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前者掌握了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后者则不断在市场上积累资源。这段塑造自我的时间,一般要花上10年以上。
而这股力量,也在2003年中国加入WTO之后,选择了回归,形成了大批的“海归潮”,虽然在当时不显山不露水,但却默默推动了历史的车轮,做好准备,“待天下有变”而一鸣惊人,这才有了2010年前后的“Biotech之春”。
这些顶级创业者们,不仅掌握着最尖端的科研成果,更是有着丰富的人脉资源。在招募团队、拉融资之时,一张饱经历练的面孔比什么都管用,尤其是在天使轮。
一位中国新药研发界的“顶流”曾打趣道:“早年间都是靠那些,做别的生意发财了的朋友给我们投资,他们也不懂做药,就把钱给我,然后跟我说别把他们卖了就行。”
在现如今成熟的投资人体系下倒是不必如此了。

和铂的团队

和铂医药的创始人王劲松博士也经历了这样的一轮“游学归来”,不过他的背景要更多元一些,是学医出身,随后赴美学习,曾担任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主治医师和临床研究员,之后又在赛诺菲做到了中国研发中心总裁和亚太区转化医学负责人。集“临床医生、科学家、跨国药企高管、创业家”等光环于一身顶级新药研发人才。
对于一个团队来说,除了要优质,更要全面,无论是临床试验、商务运营、财务管理、对外沟通都需要专精的人才。
除了王劲松博士外,和铂高管团队的其余成员也都有着不俗的履历,基本都是顶级的学术背景外加大外企的高级管理层出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和铂医药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堪称豪华。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Frank Grosveld博士“药王”修美乐的发明人Robert Kamen 博士美国科学院院士Kenneth Murphy 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田志刚博士前全球癌症免疫治疗学会主席Jon Marc Wigginton 博士等顶级专家尽聚于此。而公司自有的Harbour Mice®平台更是可以称得上和铂医药的立身之本,后文我们会详细介绍。

5P之2:Partner

顶级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的重要性不亚于团队成员,尤其是顶级合作伙伴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他的传世著作《国富论》中,详细阐述了一个名为“劳动分工”的概念,可以大大提高劳动效率,而且越是细致的分工,就越能提升效率
一项产业的发展兴盛,必然要经历“分工”这一步。比如传统Pharma,经过分工,剥离了销售的职能后,就成为了Biopharma;Biopharma将生产与研发分工后,又形成了Biotech与CXO……
细分之后的产业,其繁荣程度甚至会有可能会反超原来的“集合体”。国内的龙头Pharma恒瑞医药,经过大跌之后市值约3000亿;而龙头CXO药明生物则超过5000亿。
神奇不?这就是市场的魔力。当然,并不是说恒瑞就不行了,全有全的优势。恒瑞之于“中国医药队”,就如同“苏神”之于中国田径队一般。Biotech或许可以在某些项目上夺金,但如果说在全中国的医药产业里选出一位种子选手,闯入医药界的“百米飞人决赛圈”里,挑战Top20的Big Pharma,相信能站上这个位置的只有恒瑞。路漫漫,其修远兮。
说回细分产业,细分之后为何能更加繁荣?原因很简单——合作!分工的目的,就是为了合作。合作就是Biotech资源利用最大化,成长速度最快的方式合作伙伴的质量则直接反应了这家Biotech的潜力。
License out阶段,与Top级别的跨国大药企合作,可以借助其在全球的销售及申报团队,让产品的收益最大化。一个产品授权给顶级药企卖100亿美元,销售额分成10%,能获益10亿美元;授权给二线药企卖50亿美元,即便销售额分成15%,也只能获益7.5亿美元。
开发阶段,选择与国际级的外包团队合作,则可以大幅提升产品的研发进度以及可靠性。对外授权时,合作方也会认真考量你的外包团队质量如何。
研发阶段,与顶级学术机构合作,能够大大提升转化效率,将有潜力的靶点推进到下一个阶段,达到“更快”的目标。同时,优化的分子结构也让产品成为Best in class的概率大大增加。
顶级的合作伙伴能带来的除了“效率”和“可靠”之外,最重要的是对企业上限的提升。

和铂的合作伙伴

关于和铂医药的合作伙伴,在今年3月份发布的《中国好BD|和铂医药(Harbour BioMed)》中,详细罗列了和铂医药自成立以来至2021年3月份的BD合作。
和铂医药成立仅4年多的时间,管线内的产品多为临床前,而拥有Harbour Mice®这样一个顶级抗体平台,又使得其在靶点发现上的能力无比强大,所以在合作方式上的选择多为技术授权共同研究与开发
合作对象包括百济、信达、礼来、Vir等国内外的明星企业。去年更是与艾伯维达成了中和抗体共同开发与全球授权的项目合作,相当于在该产品的幼年期便与艾伯维进行了深度绑定。
此外,在研发方面的合作伙伴,包括但不限于:
成立于1892年的美国国立癌症研究中心Wistar研究所
荷兰规模最大的高等院校医学中心伊拉斯姆斯医学中心
纽约市最大的学术医疗体系西奈山医疗系统
王劲松博士的母校哈佛医学院附属的,美国癌症指南引领者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
欧洲最大的研究型大学之一的乌得勒支大学
百度牵头的生物科技领域人工智能公司百图生科
这些顶级的合作伙伴大大提升了和铂医药的发展潜力,也是FiercePharma认为和铂相比其他榜内的Biotech更具国际性的原因之一。

5P之3:Product

差异化的产品管线

差异化的产品管线,是一家药企的命。
一项产业如果资本的影响力太大,势必会出现投机现象——追逐成功率、回报率和短期利益,这是由资本的价值观决定的,也是目前的研发项目同质化严重的重要原因。
而医药产业恰恰是与这套价值相违背的,追求的是长期价值,创新需要时间和耐心。正如乔治·默克的名言:“我们应当永远铭记: 药物是为人类而生产,不是为追求利润而制造的。只要我们坚守这一信念,利润必将随之而来。”
现在有多少药物是真正从病人需求的角度出发而研发的呢?PD-1已经比麻花还卷了,几百项临床试验,几十款待上市产品,市场真的需要这么多PD-1吗?PD-1只是行业现状的一个缩影,还有多少临床资源被浪费在了重复项目上呢?
相信除了那些圈一波钱就跑了的人,大部分的人在立项之初,都不希望市场变成这幅样子。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里慢了一步,那里慢了一步,最终骑虎难下。还是那句话,要想做出一个成功的产品,就要找到差异化,要么新!要么快!大市场的药物,速度排进前三能大赚前十能保本。又慢又老的产品,未来不是在“CDE新政”的打压下夭折,就是勉强上市之后直接进入集采,怎一个“惨”字了得。

和铂的产品管线

和铂医药在成立之初,面对无比火热的PD-1岿然不动,而是根据自身强项,先引进了两款药物准备快速市场化,加速自主造血的能力。分别是靶向FcRn的全人源单抗药物巴托利单抗,和靶向TNF-α的特那西普。目前管线内已包含了12款产品,除2款引进外,其余10款全部为自研或合作研发产品。
囊括这5P的和铂医药,会引领下一个10年的中国创新药吗?——从5个维度看药企

(和铂医药产品管线,来源:和铂医药官网)

别看这两年License in项目炒的跟房地产似的,那时候还是不错的生意,当时的和铂就引进了两款高潜力产品。尤其是巴托利单抗,放到现在单一款FcRn产品的引进价格就要翻个倍了。
巴托利单抗
FcRn在业内被称为“革命性疗法”,主要针对由自身抗原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大概能有七八十种,都能用FcRn治,真·包治百病。据分析,到2030年,自身免疫性疾病仅美国市场就可达到 200 亿 – 250 亿美元。用前文的中美药品市场数据算一算,国内怎么也是几百亿元的市场。FcRn在其中将占据重要的位置,而且作为适应症众多的罕见病药物,在面对集采的时候也有很大余力。
巴托利单抗有望成为中国首个FcRn药物,申请的第一批适应症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重症肌无力、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第二批适应症还在路上,据8月31日和铂发布的年中报显示,已新增两项适应症,分别为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和天疱疮(PV),其中CIDP已获批临床。
够新!够快!
特那西普
另一款药物特那西普已经进入III期临床,是和铂的管线里进展最快的产品。相比巴托利单抗,特那西普更像是这次引进的一个添头,是“药王”修美乐同款TNF-α抑制剂。诶?和铂顾问团队不是有一个“大佬”是修美乐的发明人?恐怕没人比他更了解TNF-α了。
在“大佬”的坐镇之下,特纳西普也探索出了干眼症这一适应症,做成了滴眼液,算是另辟蹊径,大分子生物药治疗中重度干眼症,对这个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是人工泪液的领域来说简直“降维打击”
这是一款真正能为病人服务的药,相信这也是做过医生的王劲松博士做药的初衷。
HBM4003
除了这两款引进的产品以外,还有一款靶向CTLA-4的产品HBM4003已经进入了临床I期。这是和铂通过Harbour Mice®自研,拥有全球权益的产品,目前还没有就该产品与跨国药企进行合作,但是这是一款非常有潜力License out出去的产品
CTLA-4从辈分上来说应该算是PD-1/PD-L1的“哥哥”,是第一个上市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但是因为副作用太强,最终让“弟弟”抢了风头。陈列平教授的免疫正常化理论认为,CTLA-4抗体是增强的整个免疫系统,而PD-1/PD-L1抗体才是解除肿瘤免疫逃逸。因而CTLA-4抗体带来杀伤肿瘤细胞效果的同时,也攻击了正常组织从而造成很高的毒性。
近年来随着免疫疗法的火热,CTLA-4仿佛又焕发了第二春。第一代CTLA-4抑制剂伊匹木单抗(简称“Y药”)与O药联用,诞生的“O+Y”双免疫疗法因良好的疗效带动了一波热潮。
但是第一代CTLA-4终究是有缺陷,“O+Y”成功了,“K+Y”的项目却被默沙东自己停了,副作用太大。因而第二代CTLA -4抑制剂就自然而然成为了迫切的临床需求。不得不说,和铂医药当年在免疫疗法这个十字路口,没有选择PD-1,而是拐向了CTLA-4实在是明智之举。
经过Harbour Mice®的改造,HBM4003清除肿瘤内Treg的潜力大大增加,且安全性良好。好到什么程度呢?临床前数据跟Y药做了个头对头比较,血清暴露量只有Y药的1/35,同等疗效下的给药量只需要1/6
在目前国内的CTLA-4研发进展上,除了联用PD-1的研究和已经上市的伊匹木单抗外,在 CTLA-4单药方面,和铂医药的进度可以排进全国前三,速度非常快。
其他产品
除了临床阶段的三款产品,和铂医药其余的管线,布局的也都是极具潜力的靶点。
  • HBM1022,目前公开的唯一一个在动物模型中体现良好抗肿瘤效果的CCR8抗体,针对CCR8这一创新靶点的药物在全球范围内尚未有公司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翻译:有望First in Class),预计2022年提交IND申请。
  • HBM1007,具有独特表位的、全人源稀有异构CD73抗体预计2022年提交IND申请。
  • HBM7008,基于HBICE™平台的全球首创双特异性产品,目前全球针对这两个靶点的唯一双抗,预计今年提交CTA/IRB申请。
  • HBM1029全人源抗Claudin 18.2 抗体,有望成为治疗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创新疗法,已将大中华区权益授权给华兰基因,预计2022年提交IND申请。
  • HBM7020新一代BCMA+CD3双特异性抗体,具有2+1结构优化CD3活性,已将大中华区权益授权给华兰基因,预计2022年提交IND申请。
  • HBM7015,PD-L1 + TGF-β,无连接物设计,全人源序列,具备良好成药性,已将大中华区权益授权给华兰基因,预计2022年提交IND申请。
除了上述6款以外,在和铂刚刚公布的年中报中,又新披露了2款产品。
  • HBM9378,由H2L2平台产生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具有更低的免疫原性风险,与同靶点竞争者相比也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翻译:有望成为Best in Class),预计今年年底提交IND申请。
  • HBM1020,由H2L2平台产生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该抗体针对于B7家族的全新靶点,能够增强抗肿瘤的免疫反应(翻译:First in Class),预计2022年提交IND申请。
要么新,要么快,要么又新又快。和铂医药完美诠释了差异化产品管线的意义。

5P之4:Patent

无瑕疵的专利

 

对于一家企业的核心产品来说,能否建立无瑕疵的专利是关键。
相比于欧美国家数百年的知识产权历史,我国在这方面仍处于成长期。专利意识的增强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
目前绝大多数的企业专利实力仍处于战术运用阶段,具备较强专利保护意识,重视知识产权布局与维权,但只有少数企业把专利作为其核心资产来维护运营,大部分企业还未形成完善的企业专利战略思维体系,其知识产权价值仍大有可挖掘的前景与空间。

和铂的专利

和铂医药的专利申请速度在逐年加快,显示了其平台在研发能力上的优势。
2020年全年申请近20件专利,其中4件获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明专利授权。
而2021年仅上半年就申请了28件专利,其中4件获得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发明专利授权。
而仅从产品的角度看和铂的专利略显狭隘。和铂医药最重要的专利是其全人源抗体技术平台Harbour Mice®,在这个被称为生物医药领域的“5G技术”的平台上,和铂医药如同其他布局在此的巨头们一样,直接收购了其创始公司,获得了全部的全球范围内的专利

5P之5:Platform

平台的价值,无限的可能性

终于聊到我们前面铺垫了很久的Harbour Mice®平台了。
关于平台的详解,此前在药时代发布的文章头对头 | 被安进25亿美元收购的Teneobio和被明显低估的和铂医药和转载的长文诺奖之后,重游《两只小鼠的江湖 (全集)中,分别介绍了抗体发现平台的价以及抗体的发展历程
简单来说,Harbour Mice®是一个“三合一”产物,包含了三个全球顶级的抗体技术平台,分别是:
H2L2——第二代全人源转基因小鼠平台
HCAb——全人源重链抗体转基因小鼠平台
HBICE——免疫细胞衔接器双抗平台

H2L2:第二代全人源转基因小鼠平台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新一代的抗体技术。
自1975年杂交瘤细胞技术成功,制备了第一代抗体药物之后,让动物抗体更加亲和人体的工作就一直在向前推进,简称“抗体人源化”

第一代人鼠嵌合抗体,鼠源抗体的恒定区都被置换成人的氨基酸序列。诞生了第一款单抗:利妥昔单抗(美罗华)。但是后来发现这样也不行,不同的嵌合抗体有着不同程度的免疫原性,成药性太低了。

代表药物:利妥昔单抗(美罗华)
第二代人源化抗体,只取鼠源抗体中识别抗原的几段区域(CDR区域)。一代嵌合抗体中约2/3的氨基酸是人源的,二代人源化单抗中这个比重提升到了90%。成药性大大增加。
代表药物:赫赛汀、安维汀和K药
三代全人源抗体,力争100%人源,并诞生了两个流派:“剑宗”噬菌体库派和“气宗”转基因小鼠派。
“剑宗”噬菌体库。直接不用动物了,用噬菌体选抗体,找到针对靶点的抗体贼快,但是后期成药慢,1300多个氨基酸序列一个个调试,调出亲和力最好的,而且有上限。不过也比二代的要更进一步了。
代表药物:修美乐
“气宗”转基因小鼠。顾名思义,直接从基因层面改造小鼠,变成“披着鼠皮的人”。找到针对靶点的抗体慢,要一代一代小鼠培育,但是抗体出来了,离成药也就不远了,且亲和力上限最高
代表药物:O药,伊匹木单抗(Y药)
和铂的H2L2,就是第二代全人源转基因小鼠抗体平台,能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和亲和力更高的抗体。最早的二代转基因小鼠平台是再生元的VeloImmue Mouse。再生元怎么雄起的大家都知道,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这个平台。围绕着该平台,再生元也建立起了一圈专利墙。
不过由于一代转基因小鼠的专利已经陆续到期,全球范围内还是有几家能依托于一代技术进行升级,打造自己的二代平台,国内目前除了和铂之外,还有百奥赛图的RenMab药明生物的全人源转基因大鼠等平台。
H2L2除了技术先进之外,最大的意义还在于能突破“卡脖子”的问题,与国内企业合作,最大化平台的效率,对国内新药研发产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作用。

HCAb:全人源重链抗体转基因小鼠平台

如果说H2L2是能突破“卡脖子”问题,那HCAb就能反卡别人了。
常规单克隆抗体的结构是两个相同的重链和两个相同的轻链组成,组合在一起又分成了Fab段和Fc段,呈Y字型,长得跟少了两条胳膊的哪吒似的。

囊括这5P的和铂医药,会引领下一个10年的中国创新药吗?——从5个维度看药企

这个结构做单抗的时候没啥问题,到双抗了大家就发现,有点麻烦。双抗是用两个不同的重链和两个不同的轻链形成一个抗体分子,就好像是两个单抗在分子层面进行捏合形成的“复方制剂”。
每个抗体分子都有四条“胳膊”,随机组合一下就有16种“复方制剂”,从其中把目标组分离出来非常困难,导致了“链错配问题”的发生,那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可以!
科学家在骆驼身上发现了一种天然缺失轻链,只有一条重链的抗体,只有“一条胳膊”,“哪吒”变“杨过”,没有轻链就不会有“轻链错配”的问题了,这也是现在制作双抗的主材料,这种抗体的VH结构只有正常Fab的1/4大小,被称作重链抗体
但是用转基因小鼠制备重链抗体非常困难,所以目前大多数重链抗体都是人源化的,或者用噬菌体制作的。只有Frank Grosveld博士攻克了这个难题。创造性的构建出了这种“杨过”系转基因小鼠,制作全人源重链抗体,并迅速建起了专利墙,这个平台就是HCAb。
后来者根本无法绕过,只有Teneobio换成了大鼠,规避了专利问题,做出了“杨过”系大鼠平台,然后就被安进用25亿美元收购了。
目前和铂医药只对极少数甄选的合作伙伴开放基于该平台的合作,更多地是利用该平台进行创新药物分子开发。前述的和铂CTLA-4产品HBM4003就是用HCAb进行改造过的。

HBICE:免疫细胞衔接器双抗平台

相比于前面两个平台,HBICE的技术优势可能没有那么大。目前全球范围内有着自己的双抗平台的企业超过两位数,毕竟双抗没有什么天然的可供改造,全是人工制造的,方法上也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家的平台都有自己的特点
和铂布局的是免疫细胞衔接器方向,通过同时识别肿瘤细胞上的抗原靶点(TAA)和免疫细胞(例如T细胞)上的激活靶点(如CD3或者其他共刺激分子),将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拉近在一起,从而高效有选择性地激活肿瘤附近的免疫细胞,并减少外周免疫细胞非特异性活化带来的毒副作用 。
虽然大家技术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不代表和铂在这条赛道上没优势,相反,和铂的双抗平台极具特点。毕竟做出一桌好菜,除了厨子的水平,还得靠食材。
凭借着H2L2和HCAb两大平台产出的“顶级食材”,和铂在双抗赛道上主打全人源+重链,结构非常灵活,可以从结构设计、突变等多个维度解决目前双抗产品的问题,从目前的临床前数据来看,在同类靶点竞争中的临床前数据具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
持续的分子许可和平台授权收入,也体现了业内对于其平台价值的认可。
当然,还是要说明一下,平台的先进不代表产品的先进,只能说明效率更强、上限更高。BMS当年用24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一代转基因小鼠平台公司Medarex,后来仅O药一项就带来了超额回报。平台带来的是无限的想象力和可能性

总结

中国药政改革不过6年,创新药兴起也仅10年,对于一个长周期产业来说,10年太短了,而就是这短短10年,整个行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一个10年的路该怎么走,仍需一步步摸索,泛泛之谈,仅供参考。
面对无比内卷的中国市场,拥有更高的格局,走向国际化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也会淘汰那些滥竽充数之辈。而或许十年之后,我们回头再看,中国已成世界第一大创新药市场,力争国内市场又成为了胜负手。拥有庞大销售力量的传统药企再度崛起,也未可知。
能否拥有更强的产品质量、更快的上市速度,体现在了5个维度,也就是5P上。当然并非一定要“5P俱全”才能成为赢家,通过合作完全可以弥补1到2个P上的不足
而和铂医药“5P俱全”,更是掌握了其中最为稀缺的平台资源,未来几年,相信会迎来大量的合作,毕竟Harbour Mice®会为人类带来大量的,潜力极佳的抗体分子
和铂医药则可以“小则独善其身、大则兼济天下”,随着产品上市,带来越来越大的现金流,团队会迅速扩大,自己能吃下的候选分子会越来越多,如滚雪球般,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已渐渐清晰。
或许下一个10年,和铂医药不会成为“巨头”或是“巨头”种子选手,但是在中国创新药的团队里,它应当会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那么回到题目,你认为囊括这5P的和铂医药,会引领下一个10年的中国创新药吗?
附:
2020年FiercePharma评选“外国人最关注的十大中国Biotech”名单:
百济神州、和黄医药、基石药业、和铂医药、华领医药、天境生物、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南京传奇生物、再鼎医药

参考资料:

  1. 和铂医药官网、官微

  2. 中国双抗平台巡礼 – 和铂医药篇

  3. 【平安医药】创新药研发专题系列——双抗:下一代抗体药物

  4. 诺奖之后,重游《两只小鼠的江湖 (全集)》

  5. 头对头 | 被安进25亿美元收购的Teneobio和被明显低估的和铂医药

  6. CTLA-4抗体或将重回I-O舞台中央

  7. 一种药物有望治疗70多种疾病?被称为“革命性疗法”的FcRn抗体药引前沿创新企业竞赛

  8. 国内最具价值的创新生物医药

  9. 2020专利实力500强发布,32家药企上榜

  10. 10 biotechs to know in China

  11. 其他公开资料

中国首款自研P-CAB替戈拉生片获批 罗欣药业“创仿结合”战略迎新里程碑囊括这5P的和铂医药,会引领下一个10年的中国创新药吗?——从5个维度看药企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原创作品,仅供感兴趣的个人谨慎参考,非商用,非医用、非投资用。
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衷心感谢!
文中图片为授权正版图片,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网络
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
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衷心感谢!

 

囊括这5P的和铂医药,会引领下一个10年的中国创新药吗?——从5个维度看药企

囊括这5P的和铂医药,会引领下一个10年的中国创新药吗?——从5个维度看药企点击这里,更多了解和铂医药!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药时代,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

(0)
打赏 为好文打赏 支持药时代 共创新未来! 为好文打赏 支持药时代 共创新未来!
上一篇 2021年8月31日 07:01
下一篇 2021年9月2日 11:36

相关推荐

公众号
公众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FDA批准首款NASH/MASH新药,中国药企如何分享这个百亿美元大蛋糕?点击观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