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乐乐
审核:辰公子

BioSpark致力于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高级人才交流,建立富有合作和互助精神的社群生态环境,实现学术和企业的跨界交流及思想碰撞,从而帮助华人科学家在世界生物医药领域提升领导力、开拓企业家精神及促进科学发现的商业转化。

本次活动的嘉宾包括:
-
Tuvik Beker (Pangea Therapeutics首席执行官)
-
Alan Huang (Tango Therapeutics 首席科学家)
-
Eytan Ruppin (Cancer Data Science Laboratory, Center for Cancer Research,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IH的资深研究员)
-
Yulian Zhang (FUSION Bioventures执行董事)
活动主持:
Ning Wang (Arcus Biosciences生物信息科学家)
什么是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


“合成致死”的种类
-
无条件的“合成致死” (nonconditional synthetic lethality): 这类“合成致死”仅需要两个基因同时功能异常(如图1a),不需要其他外在或内在影响。 -
有条件的“合成致死” (conditional synthetic lethality): 与无条件的“合成致死”不同,这类基因相互作用仅在特定的条件下发生,例如需要特定的外界刺激(如能造成DNA损伤的辐射等)或一定的内在环境条件(如缺氧环境)(图1b)。
“合成致死”抗癌药的靶点发现
在“合成致死”领域的相关药物和市场交易



-
如何更好地选择适合使用PARP抑制剂的患者?
-
如何应对PARP抑制剂耐药呢?
-
“合成解救”(synthetic rescue):这是一个与“合成致死”相对的一个概念。可以理解为在单基因异常的情况下,细胞是亚健康或不健康的,但在同时有另一个基因异常的情况下,细胞的亚健康情况得到了改善。在癌细胞中,则要注意是否有“合成解救”的基因对存在,它们也许会使得癌细胞变得更加顽强,出现靶向药耐药的情况。
-
免疫反应 (immune response):要更多地考虑到,免疫系统对基于“合成致死”的靶向药的应答和作用。
-
患者的转录组 (transcriptomics):转录组层面的信息或许能更好的反应基因异常(包括突变,过度表达等)的实际影响。
-
POLQ的蛋白确是一个比较难靶向的药物,但WRN或许相对容易。除了POLQ, WRN意外。我们发现,像在研的WEE1抑制剂和ATR抑制剂,存在较小的治疗窗口,所以在病人的选择上可能需要谨慎。但是,如果能II期临床将是很多这类DNA损伤应答靶向药能否成功重要的转折点。
-
主要目前问题还存在于靶点的有效性上,比如这个靶点是否可靠,是否是一个好的靶点。基于这些问题,优化CRISPR的基因编辑技术、选择更好的筛选和验证体系、加上转录组学的分析或许都能提升靶点的有效性;另外除了细胞试验的验证,体内动物实验的验证也至关重要。
-
“合成致死“的漫漫长征之路还在继续,随着对生物学了解的愈发深入,我们也将更好地应用该疗法到疾病治疗当中。
-
未来和肿瘤免疫疗法的联用或成为趋势。
1. O’Neil, N. J., Bailey, M. L. & Hieter, P. Synthetic lethality and cancer. Nat. Rev. Genet. 18, 613–623 (2017).
2. Li, S. et al. Development of synthetic lethality in cancer: molecular and cellular classification.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5, (2020).
3. Huang, A., Garraway, L. A., Ashworth, A. & Weber, B. Synthetic lethality as an engine for cancer drug target discovery. Nat. Rev. Drug Discov. 19, 23–38 (2020).
4. Lee, J. S. et al. Synthetic lethality-mediated precision oncology via the tumor transcriptome. Cell 184, 2487-2502.e13 (2021).
5. Chang, L, Ruiz, P, Ito, T, Sellers W.R. Targeting pan-essential genes in
cancer: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Cancer Cell 39, 466-479 (2021)


推荐阅读
-
超900亿市场待掘金,鹰瞳Airdoc构筑行业竞争壁垒 -
里程碑!中国首款CAR-T疗法获批!附:2021年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宣”批准的11款创新药 -
头孢菌素市场盘点:“限抗令”升级,产业冰火两重天! -
「表观遗传学」药物概览——肿瘤精准医疗的全新道路! -
700多亿产业基金,泰格医药的超级PE帝国 -
博腾股份长寿生产基地109多功能GMP车间正式投产 -
头孢菌素市场盘点:“限抗令”升级,产业冰火两重天! -
「表观遗传学」药物概览——肿瘤精准医疗的全新道路! -
700多亿产业基金,泰格医药的超级PE帝国 -
BMS也过“618”!斥资31亿美元购买卫材ADC药物Halaven -
长效生长激素TransCon hGH审查期延长,百亿市场竞争激烈 -
闪耀ASCO!从恒瑞/中生/百济/信达/君实,看中国新药未来 -
巨头并进,成药在即——口服SERD靶向药最新格局 -
全球第四款溶瘤病毒产品获批!180多款在研,多内外多家企业布局 -
又走了一个!第三名FDA专家组成员因阿尔兹海默症新药获批而辞任 -
CGT CDMO——三剑客(药明/康龙/博腾)的扩张之路 -
从Aducanumab到GV-971,人类能跳出阿尔兹海默症这座“五指山”吗? -
从横空出世到领跑眼科创新药,揭开欧康维视临床研发神秘面纱 ——访欧康维视首席医学官陈冬红博士 -
目生物宣布引进FDA批准干眼治疗器械大中华区、韩国及东盟十国独家权益 -
里程碑!渤健/卫材阿尔兹海默症新药Aducanumab获FDA批准上市,十年磨一剑! -
药时代直播间67期 | 对话强生创新:探索肿瘤免疫疗法趋势与合作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药时代,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