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病毒学家之争:延迟注射第二针疫苗有没有危害
新春快乐
本公众号之前报道了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分子免疫学教授,研究艾滋病毒的顶级专家 Paul Bieniasz在推特上发表的神奇言论,他声称按照英国政府推迟新冠疫苗两针之间的注射间隔时间,很快就可以创造出一种抗疫苗的病毒。
1. 首先来看牛津大学发表在柳叶刀上的论文
众所周知,牛津-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已被英国批准用于紧急使用。其使用方案为两次标准注射剂量,间隔为4至12周。然而,面临巨大的市场缺口,新冠疫苗的第二针迟迟未能上市。
研究人员通过模型分析表明,在接种单次标准剂量后的最初3个月时间里,疫苗的保护作用都没有减弱。同样,抗体水平在这一时期保持不变(第22天至第90天的疫苗有效率为76.0%);
而到第90天以后,抗体水平开始极度减弱。在接受两次标准剂量的接种受试者中,两次接种时间间隔较长者的疗效高于间隔时间较短者。从疫苗的效力数据结果显示,在两次接种间隔时间大于等于12周时疫苗效力为81.3%(95%置信区间60.3%–91.2%),间隔时间小于6周时疫苗效力仅为55.1%(95%置信区间33.0%-69.9%)。
进一步,研究人员从将这些观察结果通过免疫原性数据类比分析,发现:在18-55岁人群中,两次剂量间隔12周或更长时间的人群的亲和抗体反应比间隔小于6周的人群高出两倍以上。
以上结果表明,3个月的免疫间隔可能比短时间间隔方案更有优势,可以在供应短缺时保护尽可能多的人群,同时加强第二次剂量后的免疫效果。
2. 再看美国梅奥诊所的发表在medrxiv预印本上的文章
科研人员利用分析模型评估了SARS-CoV-2mRNA疫苗在延迟接种第二剂情况下与以标准方案接种疫苗对人群的保护情况,结果表明:延迟第二剂疫苗接种策略,可显著降低累计死亡率。
首先,科研人员根据美国某小镇的实际情况,在10万人口的基础上,设计Agent模型。且整个模拟过程重复运行了10次,以得到稳定的研究数据。
研究人员在对单剂量疗效和疫苗接种率的不同估计下,建立联系网络。通过职业、家庭和随机互动来模拟潜在的传染性互动。全部结果将以180天内Covid-19累计死亡率、累计感染和住院率为基本评估原型。
结果显示,在所有模拟重复中,标准免疫程序与延迟第二剂量免疫的中位累计死亡率每10万人分别为226 vs 179;233vs 207;235 vs 236;分别对应于90%、80%和70%的首剂疗效。
无论是在何种疫苗免疫下,延迟第二剂疫苗免疫时间对疫苗的总体效价利用率都在80%以上,可使绝对累积死亡率在每100,000人中减少26至47人。出乎意料的是,在所有测试的接种率下,65岁以下人群延迟注射第二剂的接种方案一直表现良好。
以上结果表明,在特定条件下,延迟第二针疫苗的接种时间可以显著降低累积死亡率、感染率和住院率,尤其在65岁以下人群中推迟第二针疫苗接种最为显著,建议使用此方案对疫苗的接种策略做适当调整
推荐阅读
-
拯救失眠,FDA受理Idorsia公司失眠药daridorexant的上市申请;多家PK,中国艾曲波帕首仿获批在即 -
谢雨礼博士 | 新药大时代:小分子突破,双抗ADC爆发,RNA王者归来,生物相变能否成就下一个诺奖? -
破局晚期乳腺癌治疗——礼来CDK4 & 6抑制剂唯择®(阿贝西利片)在中国上市 -
为千百万患者提供新药解决方案——专访著名华人女性科学家徐连红博士 -
女神节将至,敬祝25位女性领袖和千千万万女同药们节日快乐! -
我和我的药时代 | 18位大咖畅谈中国新药研发 -
徐增军:什么是真正的创新?如何看待创新的同质化?中国医药产业创新现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
AI医疗大联盟(AAIH),一遇风云便化龙! -
君实生物段鑫:不要盲目追求热门药物的License-in -
荣昌房健民:走向First-in-class必须有一个有利于原始创新的新药研发环境 -
优卡迪俞磊:“原创药”专利是创新药企亟需突破的关键,而资金、良好的竞争机制和创新药的生态环境,是助推的必要条件 -
亚盛医药杨大俊: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征途是全球市场 -
贝达丁列明:中国医药创新还有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需要突破 -
和黄苏慰国:中国创新药公司真正走向国际市场要拿得出过硬的产品 -
泽璟盛泽林:License-in模式下未来盈利能力需与分成费用平衡 -
何如意:license in产品该如何实现快速上市?药企出海临床试验设计该怎么做?一个最佳的临床是怎样的? -
信达刘勇军:新药临床转化效率与策略决定其上市进度与商业价值 -
泽生周明东:药物创新真正“卡脖子”的是思想与资本的局限 -
何如意:license in产品该如何实现快速上市?药企出海临床试验设计该怎么做?一个最佳的临床是怎样的? -
恒瑞首现亿级股权投资,这家从不license in的低调药企凭什么? -
高光时刻!2021中国医药创新:BigPharma、Biopharma、Biotech交相辉映,国际化进程势不可挡 -
思辨中国新药研发主要终点、次要终点及创新内核 -
外媒报道 | 中国:明天的生物技术冠军正在崛起 -
河南春晚《唐宫夜宴》火了!新药领域,河南老乡也很牛!一个字,中!(文末有彩蛋) -
欢迎欣赏“我和我的药时代”——2021年中国医药界网络春晚”!
药时代,聚焦新药研发,荟萃行业精华,分享交流合作,共筑健康天下!
发布者:药时代,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