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糖尿病新靶点井喷,谁最具潜力?
人胰淀素(胰岛淀粉样肽)是由胰岛β细胞合成分泌、3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激素,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协同调节糖稳态。胰淀素受体具有与降钙素受体相同的核心结构,胰淀素–降钙素双重受体激动剂与两个受体结合,会更有效导致胰淀素受体的激活,从而更有效地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和体重。普兰林肽是一种获批作为1型糖尿病(T1D)和2型糖尿病(T2D)进餐时胰岛素治疗辅助药物的纯胰淀素激动剂。
目前尚无胰淀素–降钙素双重受体激动批准上市,但有三种新药物正在开发中。由诺和诺德(Novo Nordisk)开发的AM833是一种纯胰淀素受体激动剂,目前用于肥胖治疗处于II期阶段。2020年6月公布的两项临床试验的顶线结果数据显示,在治疗第26周,AMG833 4.5mg组体重下降10.8%、安慰剂组体重下降3.0%,达到了研究的主要终点。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中,AM833显示出良好的安全和耐受性。
KeyBioscience开发的胰淀素–降钙素双重受体激动剂KBP-042已于2018年完成II期临床试验,但该临床试验或其他临床试验尚未发表结果。KeyBioscience的另一种胰淀素–降钙素双重受体激动剂KBP-089正在与礼来公司合作开发,目前正在I期试验招募T2D患者中。
AMPK通过抑制脂肪酸合成,激活许多组织中葡萄糖和脂类的摄取和氧化,调节糖脂稳态、体重、食物摄入、胰岛素信号传导和线粒体生物发生。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的抗糖尿病作用部分通过间接AMPK激活完成。
由Betagenon开发的AMPK激活剂0304在2017年公布治疗2型糖尿病IIa期试验中取得积极结果。Poxel的PXL770是一种直接的AMPK激活剂,但目前的开发集中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上,去年12月公布了IIa期临床试验(STAMP-NAFLD)阳性结果,同时宣布将启动IIb期临床试验。
通过速率控制酶——果糖-1,6-双磷酸酶可抑制肝脏糖异生,从而降低空腹血糖,而与胰岛素水平和体重无关。
第一代果糖-1,6-双磷酸酶抑制剂CS-917被放弃,因为其后继产品VK0612(MB07803)更加稳定(生物利用度提高,半衰期更长)。目前,VK0612已经通过了六项I期试验和一项II期试验,最终结果尚未公布。
葡糖激酶是负责葡萄糖代谢第一步(即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的酶,位于肝脏,胰腺,大脑和胃肠道中。葡糖激酶调节β细胞中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以及肝细胞中的糖酵解和糖原合成。
目前有几种葡萄糖激酶激活剂正在开发中。其中,华领医药开发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Dorzagliatin(HMS5552),是全球首个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类糖尿病治疗药物。2020年6月,华领医药公布了Dorzagliatin单药治疗从未接受过糖尿病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III期临床试验SEED研究(HMM0301)成功完成,达到主要疗效和安全性终点,结果令人满意。
目前低血糖风险较低的肝选择性葡萄糖激酶激活剂也正在开发中(TMG-123和TTP399)。
Glimins是含四氢三嗪的小分子,具有一种的独特作用机制,以线粒体生物能量学为靶标,减少了肝葡萄糖的产生,并改善了外周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损伤。
Poxel的Imeglimin是临床开发中唯一的Glimins,目前处于III期阶段。II期结果显示,Imeglimin单药治疗可导致安慰剂调整后的HbA1c降低高达6-11 mmol / mol(0.5-1%),添加二甲双胍或西他列汀治疗可降低4-8 mmol / mol(0.4-0.7%),体重不受影响。
GLP-1双受体和三受体激动剂通常是GLP-1与胰高血糖素,促胰岛素多肽(GIP)或胃泌酸调节素具有结构相似性的多肽,从而使这些激素对受体具有亲和力。
尽管目前有多种GLP-1受体激动剂批准上市,尚无双或三重受体激动剂上市。目前,双重GLP-1和GIP受体激动剂在临床开发中进度最快,开发集中在提高生物利用度,临床疗效,延长多肽消除半衰期,寻找激活多个靶点方面具有最佳平衡的分子。
糖尿病领域的多家制药巨头都有GLP-1双和三重受体激动剂新药进入到晚期阶段,如礼来的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Tirzepatide已进入III期,勃林格殷格翰GLP-1/胰高血糖素双激动剂BI 456906进入II期。近期该类药物公开报道已经较多,在此不再赘述。
胰高血糖素受体拮抗剂可降低大多数T2D患者的高糖血症作用。
目前有四种胰高血糖素受体拮抗剂正在临床开发中,研究集中在口服给药小分子和靶向胰高血糖素受体的单克隆抗体,或靶向胰高血糖素受体mRNA的反义技术,这些药物可引起胰高血糖素受体表达的下调。
G蛋白偶联受体119(GPR119)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通常被生物活性脂质激活,主要位于肠内分泌K和L细胞中,分别产生GIP和GLP-1,以及胰岛。GPR119活化刺激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并分别增加肠内分泌K细胞和L细胞分泌GIP和GLP-1。
目前,来自Dong-A ST的DA-1241和来自CymaBay Therapeutics的MBX-2982正在临床试验中(分别为I和II期)。葛兰素史克的GPR119激动剂GSK1292263由于动物模型中缺乏疗效而被终止。可以通过与已知增强内源性GLP-1活性剂(即DPP-4抑制剂)联合应用来获得GPR119激动剂的增强功效 该治疗方案已在临床前研究中进行了验证,该试验验证了新型双靶化合物HBK001,该化合物既可以抑制DPP-4,又可以离体和体内激活GPR1 19。


推荐阅读
-
为千百万患者提供新药解决方案——专访著名华人女性科学家徐连红博士 -
女神节将至,敬祝25位女性领袖和千千万万女同药们节日快乐! -
我和我的药时代 | 18位大咖畅谈中国新药研发 -
徐增军:什么是真正的创新?如何看待创新的同质化?中国医药产业创新现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
AI医疗大联盟(AAIH),一遇风云便化龙! -
君实生物段鑫:不要盲目追求热门药物的License-in -
荣昌房健民:走向First-in-class必须有一个有利于原始创新的新药研发环境 -
优卡迪俞磊:“原创药”专利是创新药企亟需突破的关键,而资金、良好的竞争机制和创新药的生态环境,是助推的必要条件 -
亚盛医药杨大俊: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征途是全球市场 -
贝达丁列明:中国医药创新还有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需要突破 -
和黄苏慰国:中国创新药公司真正走向国际市场要拿得出过硬的产品 -
泽璟盛泽林:License-in模式下未来盈利能力需与分成费用平衡 -
何如意:license in产品该如何实现快速上市?药企出海临床试验设计该怎么做?一个最佳的临床是怎样的? -
信达刘勇军:新药临床转化效率与策略决定其上市进度与商业价值 -
泽生周明东:药物创新真正“卡脖子”的是思想与资本的局限 -
何如意:license in产品该如何实现快速上市?药企出海临床试验设计该怎么做?一个最佳的临床是怎样的? -
恒瑞首现亿级股权投资,这家从不license in的低调药企凭什么? -
高光时刻!2021中国医药创新:BigPharma、Biopharma、Biotech交相辉映,国际化进程势不可挡 -
思辨中国新药研发主要终点、次要终点及创新内核 -
外媒报道 | 中国:明天的生物技术冠军正在崛起 -
河南春晚《唐宫夜宴》火了!新药领域,河南老乡也很牛!一个字,中!(文末有彩蛋) -
欢迎欣赏“我和我的药时代”——2021年中国医药界网络春晚”!
药时代,聚焦新药研发,荟萃行业精华,分享交流合作,共筑健康天下!


发布者:药时代,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