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ER换掌门,竟是中国药企“老熟人”

被收购的机会来了!

多家实力雄厚上市药企、

基金公司寻找收购年收入十亿元或以下的药企!

请感兴趣的公司立即联系

药时代BD团队

BD@drugtimes.cn


正文共:2029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美东时间2025年11月12日,FDA宣布重磅人事任命:Richard Pazdur医学博士即日起接任药物评估与研究中心(CDER)主任,接替周一突然辞职的George Tidmarsh。
这一消息震动医药界,CDER作为FDA规模最大、职责最重的核心部门,负责全美约25%处方药的上市前审评、安全性监测及标准制定,其决策直接关乎数亿患者的用药可及性与生命安全。
而执掌这一要职的Pazdur博士,早已是全球肿瘤药物监管领域的标志性人物,还与中国医疗界颇有渊源。
CDER换掌门,竟是中国药企“老熟人”

二十余载初心如磐:引领肿瘤药审评变革

1999年加入FDA以来,Pazdur博士始终深耕肿瘤药物审评一线,推动监管体系与时俱进。2005年,他主导将原负责癌症及血液系统疾病药物和治疗性生物制品审评的部门整合,成立了血液学与肿瘤学产品办公室(OHOP);2019年,该机构升级为肿瘤疾病办公室(OOD),他出任代理主任。

值得一提的是,他于2017年成为FDA肿瘤卓越中心(OCE)首任主任,该中心旨在加强FDA对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癌症以及用于血液病和医学成像的药物、治疗性生物制品的审查。

在推动加速审批通道、突破性疗法认定等创新审评机制方面,Pazdur博士发挥了关键作用,被广泛视为促进美国抗癌新药加速上市的核心人物。

Pazdu曾自豪地回顾:自我1979年参加工作以来,总共也就3040种肿瘤药物获批。今时不同往日,现在FDA每年都能批准1416个新分子实体。肿瘤领域的药物开发进入了井喷模式,截至目前,该领域药物的开发约占全球药物开发的40%。不仅数量多,而且迭代速度也快,大约有一半是突破性的治疗药物。这些药物在治疗骨髓瘤、黑色素瘤和肺癌等疾病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CDER换掌门,竟是中国药企“老熟人”

Pazdur与中国的“恨海情天”

对于中国医药行业而言,Richard Pazdur博士绝非陌生面孔,若用当下流行的“恨海情天”来形容他与中国创新药之间那段复杂的关系,也不足为过。

2018年,Pazdur博士访问中国药谷张江,并发表题为《突破性疗法时代加速肿瘤药物研发的策略》的演讲。他指出,得益于科学进步和监管理念革新,FDA肿瘤药物审评已发生显著变化:过去需两项临床研究才能获批,如今许多创新疗法(如CAR-T和生物制剂)可通过高质量的单臂试验获批。这一转变源于药物类型从传统细胞毒药物向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演进,促使FDA重组架构、强化科学理解,并以患者为中心加速审评。肿瘤卓越中心(OCE)的成立正是这一转型的重要体现。

随后的20194月,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 Richard Pazdur博士以开放姿态赢得中国业界广泛好感。他明确表示,只要临床数据质量过硬,FDA完全可能基于仅在中国开展的试验批准新药上市;并公开支持中国PD-1/PD-L1抑制剂进入美国市场,认为这有助于打破高价垄断、激活市场竞争。彼时,礼来与信达生物正携手推进信迪利单抗(sintilimab)出海,计划凭借高质量的中国III期数据和显著低于Keytruda的定价,叩开美国市场大门。

然而,剧情急转直下。20223月,FDA却出人意料地否决了信迪利单抗的上市申请。作为OCE主任,Pazdur一改此前立场,“尖锐”指出:该研究仅纳入中国患者,在已有标准治疗背景下,仅凭无进展生存期(PFS)数据不足以支持批准,缺乏总生存期(OS)或全球多中心试验证据。这一决定直接导致礼来退回达伯舒的海外权益。

从热情欢迎到严格拒批,Pazdur态度的反转引发轩然大波。业界惋惜,在礼来承诺提供40%的价格折扣前提下,此次拒批是否错过了通过低价优质药物撬动美国抗癌药价格体系的契机;更有批评指出, FDA仍坚持要求开展全球头对头试验,无形中为“me-too”类药物筑起高墙。尽管FDA坚称决策纯属科学考量,但不少人仍持怀疑态度:日益紧张的中美关系,是否悄然影响了监管天平?

CDER换掌门,竟是中国药企“老熟人”

履新伊始,挑战已至

在此次发布的FDA任命公告中,Pazdur博士表示:我很荣幸能在FDA推进长期监管改革的关键时期领导CDER。我期待与Makary博士及其组建的顶尖医学专家团队紧密协作,助力美国在药物研发领域攀上新的巅峰。

如今,这位曾以“癌症沙皇”之名重塑肿瘤药审评格局的监管者,正式执掌药物评估与研究中心(CDER——这意味着他的影响力将不再局限于肿瘤领域,而是覆盖全美约四分之一处方药的审评、安全监测与政策制定。他的下一步,会延续以患者为中心的改革精神,还是会进一步提高全球药物准入门槛?中国创新药企屏息以待,世界亦在观望。

履新伊始,挑战已至。

其一,Replimune的溶瘤病毒RP1联合纳武利尤单抗(O药)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BLA,已于20251020日获FDA正式受理。

此前,ReplimuneCBERRP1的技术细节进行了多轮友好洽谈,进展顺利。然而就在临门一脚之际,FDA却突然发出黄牌警告,要求补充关键数据。作为CDER新任主任,Pazdur在跨中心协调、政策导向乃至最终决策氛围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RP1的命运,或将折射出他上任后对创新疗法风险获益权衡的新尺度。

其二,是国内药企更为关注的Summit Therapeutics旗下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lvonescimab

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三期临床HARMONi中,全球多中心单个队列入组219例,但高达73.5%来自中国。此外,对预定的临床方案进行终点分析,中国亚组总生存期(OS)显著获益,而全球整体OS却未能达到统计学终点。这一中外结果分化的局面,或比当年信迪利单抗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它既包含真实世界人群差异,也触及全球试验设计的代表性难题。

今年第四季度Summit计划提交BLA上市申请,Pazdur会重拾2019年的包容姿态,还是延续2022年的审慎立场?药时代会持续关注!

图片来源:药时代

【突发新闻】FDA宣布Richard Pazdur即刻接任CDER主任!

2025-11-12

聊天机器人可以治疗抑郁症吗?

2025-11-11

黄金机遇期已至!中国医药创新走向国际舞台

2025-11-10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原创文章。

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提供任何商用、医用、投资用建议。

文中图片、视频、字体、音乐等素材或为药时代购买的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公司官网/网络,部分素材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药时代尽力注明来源。

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衷心感谢!

药时代官方网站:www.drugtimes.cn

联系方式:

电话:13651980212

微信:27674131

邮箱:contact@drugtimes.cn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药时代

发布者:haitao.zhao,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

打赏 为好文打赏 支持药时代 共创新未来! 为好文打赏 支持药时代 共创新未来!
上一篇 2025年11月12日 18:00
下一篇 2024年5月14日 13:57

相关推荐

公众号
公众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