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价值13亿美元?
首先,Superluminal并非传统Biotech,创始人拥有“学术带头人+投资人+薛定谔”的创办背景,确保生物学上的充分验证,资金来源的充足,以及薛定谔的平台赋能。
Superluminal由前RA Capital高管Ajay Yekkirala与前薛定谔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Cony D’Cruz共同创立。Yekkirala深耕镇痛药研发十余年,专注于镇痛药领域新药发现,包括阿片受体、大麻素受体等GPCR(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靶点;D’Cruz则拥有伦敦大学应用生物学博士背景,参与了多次风投交易和制药企业的BD交易。
而企业名字中也暗藏玄机,Superluminal意为“超光速”。让其“名副其实”的是,公司整合了深度结构解析、AI驱动药物设计与专有药代动力学/毒理预测工具的综合性平台,该平台能在短短数月内生成具备差异化“目标产品档案”(TPP)的候选分子,加速发现可进入候选阶段的小分子药物,显著加速从靶点验证到临床前开发的进程。
Superluminal的早期研发重点聚焦于GPCR靶点,该靶点是哺乳动物基因组中最大的膜蛋白家族。它们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视网膜等器官和组织中,调控着几乎每个器官系统的生理过程,参与机体的发育与正常功能维持。得益于此,GPCR被称为“药物研发史上最富有成效的靶点类别”,GPCR相关药物占FDA批准药物总数的三分之一。目前备受关注的GLP-1R以及后起之秀GCGR,均属于GPCR家族成员。
然而,“黄金赛道”并非坦途。GPCR靶点因结构复杂性和功能多样性,约70%长期被视为“不可成药”。此外,其药物选择性有限,且缺乏对受体信号通路的精确调控能力,进一步加剧了靶向难度。更严峻的是,临床试验成本高昂,且成功率低于6.2%,目前仅有10%的GPCR拥有在研靶向药物——这些挑战严重限制了药物研发进程。
而以Superluminal为代表的新一代计算解决方案正在逐步攻克这些瓶颈:通过整合结构生物学、人工智能与药代动力学预测工具,可显著缩短候选分子生成周期。根据Mordor Intelligence的报告,全球GPCR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57.1亿美元增至2028年的80.2亿美元,同期复合年增长率为7.01%。
追蹑前贤,稍觇其影
礼来在GPCR领域的大手笔合作布局,既源于对新锐科技公司的战略青睐与GPCR广阔市场的前瞻判断,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竞争对手诺和诺德最新战略动向的启发。
2025年5月14日,诺和诺德率与Septerna达成高达22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共同开发靶向GLP-1、GIP和胰高血糖素等关键GPCR受体的口服小分子疗法。不到一个月后,诺和诺德又与Deep Apple Therapeutics达成一项价值8.12亿美元的合作协议,旨在开发针对GPCR靶点的小分子药物。这两笔交易不仅凸显了诺和诺德对“口服化”与“多靶点协同”战略的执着,更释放出其在GPCR领域全面布局的强烈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Deep Apple与礼来合作的Superluminal有着相似的技术基因:二者均依托AI技术平台,通过高效筛选加速候选药物发现。这种“AI 驱动 + GPCR 深耕” ,正在重塑研发的底层逻辑,为“不可成药”靶点的突破提供全新路径。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回看国内GPCR市场竞争也呈现出白热化态势,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密度+剂型广度+适应证深度”的三维战略,构建起立体化的护城河。
恒瑞医药的布局堪称“多点开花”:从GLP-1口服药物HRS-7535,到GLP-1R/GIPR双激动剂HRS-9531,再到GLP-1R/GIPR/GCGR三靶点激动剂HRS-4729,甚至延伸至siRNA创新药HRS-5817,其产品管线覆盖了从单靶点到多靶点、从传统小分子到前沿核酸药物的全谱系。
华东医药则凭借多种剂型占据先机——围绕GLP-1靶点,其产品组合涵盖口服片剂与注射剂,结合长效与多靶点全球创新药及生物类似药,构建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信达生物以“全球首个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的获批上市,率先打破技术壁垒,成为国内GPCR创新药的标杆。
这场竞赛中,翰森制药、联邦制药、通化东宝、甘李药业等后发选手也正摩拳擦掌,试图在GLP-1多靶点药物、新型剂型或新适应证中寻找突破口,克服当前GPCR药物疗效局限性、停药后体重反弹、肌肉流失等诸多问题。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8.12亿美元!诺和诺德又出手了,押注Deep Apple,布局肥胖症新靶点
4.礼来、诺和诺德之后,下一代减肥药谁主沉浮?(药创新)
5.GPCR:从基础科学到临床转化的全景透视(小药说药)
6.其它公开资料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原创文章。
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提供任何商用、医用、投资用建议。
文中图片、视频、字体、音乐等素材或为药时代购买的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公司官网/网络,部分素材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药时代尽力注明来源。
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衷心感谢!
药时代官方网站:www.drugtimes.cn
联系方式:
电话:13651980212
微信:27674131
邮箱:contact@drugtimes.cn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药时代
发布者:haitao.zhao,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