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亿美元现金!艾伯维收购一家体内CAR-T公司

21亿美元现金!艾伯维收购一家体内CAR-T公司。
2025年6月30日,艾伯维宣布与Capstan Therapeutics达成收购协议,前者将在交易完成时支付最高达21亿美元的现金收购者,具体金额需遵守某些惯常调整。
艾伯维
据悉,Capstan的独家财务顾问是Centerview Partners LLC,法律顾问是Cooley LLP。

Capstan是何来历?

一个动物实验结果,催生了一家公司。
2022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Jonathan Epstein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阐述了一项小鼠实验结果。
在小鼠模型中,通过CD-5靶向脂质纳米颗粒(LNP,用于携带信使RNA的微型载体)携带并递送编码了抗FAP CAR的mRNA后,小鼠体内产生了功能性CAR-T细胞。经识别心脏中纤维化细胞的训练,科学家能够恢复小鼠的心脏功能。
虽然该技术尚处于临床前阶段,但它在肿瘤领域和纤维化方面具有颠覆性的潜在应用。同年9月一群经验丰富的生物技术投资者为此创立的一家Biotech,名为Capstan。
在这家公司里,Jonathan Epstein之外还有多为学术大牛成为联合创始人,包括但不限于AR-T先驱Bruce Levine及Carl June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Drew Weissman。
艾伯维
有潜力的科学基础,加上顶级大牛坐镇,Capstan融资并不会是难题。63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由诺华领投;1.02亿美元的A轮融资,由辉瑞领投,拜耳、礼来、BMS、Polaris Partners 等跟投;1.75亿美元的B轮融资中,又有强生、BMS、礼来、拜耳、诺华、辉瑞等MNC均现身。可见,业内对Capstan寄予厚望。
Capstan的核心在于其开创性的靶向脂质纳米颗粒(tLNP)平台技术。该平台专为体内(in vivo)细胞工程设计,能够利用RNA载荷(如mRNA)精确递送至特定细胞类型,进而对表达CD8的细胞毒性T细胞进行重新编程。这是体内细胞工程的突破,可在患者体内直接完成细胞重编程,完全跳过传统CAR-T疗法所需的体外基因编辑与扩增步骤。

 

此外,Capstan还表示这类疗法只是让T细胞暂时表达B细胞杀伤CAR,因此剂量调整和重复用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同时最小化长期安全问题。
得益于此,Capstan开发了核心管线CPTX2309,一种利用靶向脂质纳米颗粒(tLNPs)进行RNA递送的体内抗CD19 CAR-T疗法候选药物,具有同类首创的潜力,目前正处于I期临床阶段,主要开发用于治疗B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体内CAR-T的想象空间

首款CAR-T疗法以来,这种通过基因改造T细胞的创新疗法已彻底改写血液肿瘤治疗格局。

目前已上市的CAR-T疗法均为体外制备,均需要经过: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T细胞→体外基因编辑使其表达CAR→体外扩增至数亿级细胞→冷链运输回输患者体内这一流程。

这也导致了CAR-T疗法商业化受制,成本高、制备周期漫长、供应链复杂,患者可及性不高。在美国,也只有大约200家中心提供CAR-T治疗。

为提高CAR-T疗法的可及性,2025年6月26日,FDA官网发布公告,称将取消对目前已在美国获批上市的6款CAR-T疗法的风险评估和缓解策略(REMS)要求。

推荐阅读:行业利好!FDA取消CAR-T 疗法 REMS

相比之下,Capstan的体内CAR-T疗法,跳过了体外基因改造和扩增步骤,直接在患者体内生成和激活CAR-T细胞,在生产周期上占据巨大优势。

此外,理论上疗效与安全性方面也可有所提升。由于体内CAR-T直接进行基因改造,能更好地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让改造后的T细胞能更好地适应并攻击肿瘤细胞。同时,体内CAR-T避免了体外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细胞污染和变异风险,患者也不需要接受化疗方案进行清淋,保持完整的免疫系统。

在接受体外CAR-T治疗前,患者往往需要先接受化疗,清除体内的淋巴细胞,为CAR-T腾出空间。而采用体内CAR-T治疗将无需化疗,这将消除化疗相关的副作用,比如更大的感染风险。这也可能意味着那些病得太重而无法接受化疗的人仍然有机会接受CAR-T疗法。

目前尚不清楚,基于病毒载体的体内CAR-T疗法能否消除体外CAR-T的副作用,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但研究人员认为,在体内改造生成的CAR-T细胞会在其他免疫细胞存在的情况下增殖(因为没有化疗清淋),包括那些可以帮助抑制失控免疫反应的细胞。因此,副作用可能会更温和。

 

结语

鉴于此,行业巨头加速布局体内CAR-T赛道。

赛诺菲在2023年披露该公司有三个体内CAR-T项目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艾伯维2024年1月以14.4亿美元与Umoja达成合作;安斯泰来同年2月联合Kelonia投入8.75亿美元;2025年3月阿斯利康以10亿美元收购EsoBiotech,将该领域竞争推向新高。

国内方面,济因生物、驯鹿生物、先博生物(Orna合作)、博生吉、嘉晨西海、百替生物、优卡迪、云顶新耀、深信生物、星锐医药、易慕峰等公司均已在体内CAR-T赛道展开布局。

尽管体内CAR-T技术实现了生产流程革命,但仍需面临递送效率难题、靶向精准性以及免疫原性控制的挑战。

参考资料:

1.Capstan官网

2.这家初创公司用mRNA来制造CAR-T,刚成立就得到 5 个制药巨头支持(细胞世界)

3.体内CAR-T“狂飙”(氨基观察)

4.体内CAR-T,起风了(医药魔方Pro)

5.其他公开资料

 

 


图片来源:豆包AI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汇编文章。

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提供任何商用、医用、投资用建议。

文中图片、视频、字体、音乐等素材或为药时代购买的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公司官网/网络,部分素材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药时代尽力注明来源。

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衷心感谢!

药时代官方网站:www.drugtimes.cn

联系方式:

电话:13651980212

微信:27674131

邮箱:contact@drugtimes.cn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药时代

发布者:haitao.zhao,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

(0)
打赏 为好文打赏 支持药时代 共创新未来! 为好文打赏 支持药时代 共创新未来!
上一篇 2025年6月30日 17:53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14:02

相关推荐

公众号
公众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