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Biotech可熬过寒冬?

关注“药时代”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 ↓ ↓

【早鸟票通道持续至2月28日!】2022中美澳三地申报高峰论坛——解锁全球申报,助力新药出海!

哪些Biotech可熬过寒冬?
2022中美澳三地申报高峰论坛——解锁全球申报,助力新药出海!
哪些Biotech可熬过寒冬?
头部CXO业绩指引显示,2022年DDSU(国内新药研发服务)收入会有一定程度下降。创新药供给侧改革启动,Me-too过剩产能开始出清。
从前,一级市场稍有姿色的Biotech,仿佛跻身港股18A或科创板是注定的归宿。
转眼繁华落尽,从上市破发到发不出去,自去年12月30日圣诺医药搭上末班车以来,暂无18A公司上市。
融资窗口暂时关闭,背负研发支出重担的生物科技公司面临生死考验。
科创板上市破发40%的百济神州不会死,被FDA为难的信达生物也无恙,因为各自的发展模式验证有效,手握大把现金储备,而且有持续造血的能力。
这样的公司不会太多。
淘汰的时间表是怎样的?哪些Biotech能够存活?
今天来追寻答案。

01

淘汰时间表

一级市场Biotech已开始卖身。

自古卒中领域出爆款,恩必普峰值销售额65亿元,先必新潜在峰值销售额50亿元。成立于2000年的铭康生物手握第三代溶栓创新药,潜在销售峰值20亿元,被石药集团以1.54亿元收购。
杰成医疗是介入心脏瓣膜“四小龙”之一,已有13年历史,核心产品J-Valve瓣膜是国内唯一获批可同时治疗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反流)和狭窄双适应症的介入瓣膜产品,市场份额前三。由资本堆砌出来的新贵健适医疗,成立一年员工就超千人,今年春节前收购困于内斗的杰成医疗。
二级市场Biotech也深感寒意。
市场没有流动性了,以2021年12月27日为例,29家18A公司成交额小于1000万港元,其中11家成交额小于100万港元。
自2018年以来,港股共有48家18A生物科技公司上市,IPO共募集资金1126亿港币,创新药、医疗器械、前沿医疗技术公司分别为35家、12家、1家。去年20家18A公司赶在资本盛宴终结前上市,还有20多家处于递表排队状态。
这些未盈利生物科技背负着沉重的创新枷锁,2021年上半年研发开支总额超过175亿元,预计8家企业全年研发支出均在10亿元以上。
大部分CEO是科学家出身,不太明白建厂带来的成本与包袱。药明生物陈智胜说,国内大量biotech已建造超过自身需求与能力的工厂,将来也许会被迫做CRO或者被迫卖厂。
创新药九死一生已成共识,但去泡沫化的过程不会戏剧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根据现金储备,今年有4家港股18A公司存在现金耗尽的危险,真正的淘汰高潮是2年后,如果经营、融资状况未有改善,大约30%港股18A公司在2024年面临现金耗尽的境地。
人们总是在乐观时以更乐观的尺度预测未来,在悲观时以更悲观的尺度预测未来,创新药的现实没有那么不堪。去年是Biotech商业化元年,17家药企迎来第一款创新药,今年上市新药数量只会更多,大部分Biotech已具备不同程度的造血能力。而且融资窗口只是收紧,并未完全关闭,一级市场新药领域,今年1月超20家药企完成投资,总融资金额已超50亿元。二级市场上,亚虹医药、迈威生物登陆科创板,乐普生物在2月23日成为新年第一家上市的18A公司。
港股18A看上去惨烈的创新器械公司,其实暂时没有生存之忧。贝康医疗市值15亿港币,而2021年中报披露现金储备16.87亿人民币,亏损4209万人民币,营收5056万人民币,有商业化造血能力,亏损可控,关键是现金储备大于市值。先瑞达医疗股价较发行价腰斩,但经营状况强劲,2021年预告营收3亿人民币,经调整净利润3800万至4600万人民币。
破除内卷化,避开热门靶点,并不意味着Biotech将无路可走,在未满足的临床需求领域,还大有可为。出海遇阻也不是末日,立足内需同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所以,去泡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年二级市场Biotech的淘汰只是个别现象,大部分还会生存下去。
2024年才是淘汰的高潮阶段。
 

02

生存者标准

判断一家Biotech有没有前景,有5个标准:管线先进性或差异化,产品矩阵(一个主力品种带动联合用药场景),自研水平,BD能力,商业转化。

如果没有短板,木桶就能装最多的水。
国内生物科技公司有着多样化的突围路径。
百济神州赶在资本寒冬来临之前,登陆科创板,募资200亿元人民币,加上2021年三季报披露的现金储备39.23亿美元,足以支撑4年以上的国际化征途。
在FDA的审评标准被国内熟悉后,百济神州的国际化标杆价值终于完全凸显,至今已在全球超过40个国家或地区开展超过100项临床试验,其中大品种TIGIT抗体在美国已开展至临床III期试验,市场潜力巨大。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新生产基地将于今年开工,为海外市场奠定基础。
君实生物预告2021年营业收入40.14亿元左右,研发费用20.75亿元左右,初具平台型规模,共有45个产品管线,涉及7种药物形式,其中新冠小分子口服药VV116(RdRp抑制剂)在乌兹别克斯坦获批EUA,两项国际多中心II/III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第二款小分子口服新冠药物VV993(3CL蛋白酶抑制剂)将其推进至临床阶段。全球首个anti-BTLA单抗具有和PD-1联用抗癌的潜力,正在开展多个II期临床研究。
有一家Biotech在12个月内上市4个产品,为新生代药企中最多,并且都是同类首创(FIC)/潜在同类最优(BIC)。
这就是基石药业,符合上述5个标准,在Biotech中属于全能型选手,体现出一种现实主义的坚韧,其快速造血的能力,同行可资借鉴。
2月9日,基石药业宣布第4个创新药艾伏尼布成功获批上市,从新药上市申请获得受理到成功获批仅用时6个月。艾伏尼布是国内首个获批的IDH1抑制剂,填补急性髓系白血病精准靶向治疗的空白。
基石药业第一个创新药普拉替尼从NDA(新药上市申请)受理到获批,仅用时6.5个月,而业界平均时间为13.7个月。普拉替尼是国内首个选择性RET抑制剂,造福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RET基因融合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去年12月底刚刚获批的舒格利单抗从I期临床首次人体试验到第一个肺癌大适应症获批,基石药业用时不到4年。舒格利单抗是全球首个联合化疗获批一线治疗转移性鳞状和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PD-L1抗体。
为何这么快?
基石药业将创新药快速推向市场的能力,植根于强大的转化医学与临床开发能力。
基石药业早在2018年前就将概念验证(POC)到IND独立开来,并且在国内药企里率先成立了转化医学团队。苏州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按照国际先进标准投建,提高临床试验成功率,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最适合于中国患者的治疗药物。
在临床研发方面,适应性I/II期临床设计,实现从剂量递增到多个POC研究的无缝过渡;创新的III期临床试验设计,加速大适应症的NDA递交,在一项临床试验中覆盖2种病理或2种治疗模式;高效的桥接策略加快引进资产在大中华地区的审批,普拉替尼和阿伐替尼在获得IND批准仅两年后就在中国获批上市。
基石药业对每款产品进行自主设计并执行一套综合开发计划,严格把控每一个关键节点,且关键临床试验方案独特而难以复制,使患者数和临床试验周期大大缩短,做到既高质又高速。
舒格利单抗III期临床研究方案,采用创新性设计,同时涵盖鳞状和非鳞状NSCLC两种亚型,使得需要两个大型III期临床研究才能得到的结果,在一个III期研究里达成,大幅节约研发成本和时间。
争分夺秒,使自己在寒冬来临前变得更强大。
普拉替尼和阿伐替尼2021年上市后一个月内合计销售额逼近8000万。
以FIC/BIC为主的管线2.0,提供长期造血能力。
截至2021年中报,基石药业现金储备为24.5亿元人民币,如今商业化产品四箭齐发,造血能力走在Biotech最前列。
市场灰暗期,硬核的技术公司仍然难掩光芒。腾盛博药专注难治之症,乙肝功能性治愈领域处于国际前列,新冠中和抗体药物已上市。在CNS(中枢神经系统)领域,世界范围内几乎没有能够产生实质性治疗反应和缓解的治疗方案,腾盛博药正在自研针对抑产后抑郁症的全新最佳药物。康方生物自研能力强大,AK104(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有望成为全球第一款获批上市的PD-1双抗,与CD47单抗、VEGFR2单抗、CD73单抗联合用药的广阔场景正在拓展中,在研品种9个处于关键性临床或临床3期,多为国内首创品种。
创新不易,生存更难,那些能够穿越时艰的Biotech,必将成为中国医药工业的脊梁。

关注“药时代”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 ↓ ↓

【早鸟票通道持续至2月28日!】2022中美澳三地申报高峰论坛——解锁全球申报,助力新药出海!

End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作者。
仅供感兴趣的个人谨慎参考,非商用,非医用、非投资用。
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衷心感谢!
文中图片、视频为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网络
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
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13651980212。微信:27674131。邮箱:contact@drugtimes.cn)。衷心感谢!
哪些Biotech可熬过寒冬?

哪些Biotech可熬过寒冬?

推荐阅读

 

哪些Biotech可熬过寒冬?

哪些Biotech可熬过寒冬?点击这里,与~20万同药们喜相逢!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药时代,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

(0)
打赏 为好文打赏 支持药时代 共创新未来! 为好文打赏 支持药时代 共创新未来!
上一篇 2022年2月21日 15:10
下一篇 2022年2月21日 15:12

相关推荐

公众号
公众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FDA批准首款NASH/MASH新药,中国药企如何分享这个百亿美元大蛋糕?点击观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