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礼制药的IIb期研究显示,在基线乙肝表面抗原≤ 500 IU/mL的患者中,治疗组19%的患者乙肝表面抗原持续消失,而安慰剂组没有患者实现乙肝表面抗原消失。PD-L1抗体ASC22为乙肝功能性治愈的实现带来曙光,有望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新一代乙肝重磅药物。
1.乙肝流行情况
2013年-2016 年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新发人数稳定在95万人左右,2017年开始出现增长趋势,突破100万。2018 年乙肝新发人数小幅下降,但依旧维持在100万以上,中国乙肝患者仍然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稳居世界第一位。
2.现有治疗慢性乙肝药物较为局限
当前主要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可强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但不能直接抑制cccDNA的转录活性,从而无法有效抑制各种病毒蛋白如HBsAg的表达。长期治疗后,cccDNA和HBsAg水平会逐渐下降,但HBsAg的阴转率仅有0~3%,如果不转阴则意味着未达到临床治愈。最严重的是,停药后乙肝病毒会迅速复制,这意味着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
图表1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药物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清除(HBsAg<0.05IU/mL)是功能性治愈的核心指标。HBsAg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导致肝细胞坏死和炎症,从而引发肝硬化乃至肝癌。为了实现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也即功能性治愈,全球许多制药企业和研发机构都在努力探索创新疗法。
3.慢性乙肝功能性治愈疗法不断涌现
目前全球在研的乙肝治疗药物可分为直接抗病毒药物及间接抗病毒药物。直接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靶向病毒并干扰HBV的复制,间接抗病毒药物则是靶向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HBV病毒。
图表1 全球直接抗病毒乙肝药物在研情况
图表2 全球间接抗病毒乙肝药物在研情况

来源:Hepatitis B Foundation,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整理(注:截至2021年6月30日)
贺普拉肽是上海贺普药业研发的First-in-class在研乙肝药物,该药是一款进入抑制剂,其基础结构的设计基于我国流行的C基因型HBV Pre-S1。在体内,贺普拉肽通过与HBV肝细胞感染受体钠-胆酸转运蛋白NTCP特异性结合,阻断HBV感染,打断乙肝现有治疗中病毒清除-再感染的反复循环,保护新生健康肝细胞,有望实现慢性乙肝的程度性治愈,乃至临床治愈。目前,该药已进入II/III期临床研发阶段。
4.国内本土企业在乙肝治疗领域取得一定突破
我国乙肝抗病毒药物在研管线虽然没有全球管线那么丰富,但却在某些药物的研发上走在世界前列,如进入抑制剂贺普拉肽。下表是列出了我国部分处于临床II/III期的乙肝抗病毒新药在研管线。
图表3 中国乙肝治疗药物在研情况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作者。
仅供感兴趣的个人谨慎参考,非商用,非医用、非投资用。
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衷心感谢!
文中图片、视频为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网络
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
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13651980212。微信:27674131。邮箱:contact@drugtimes.cn)。衷心感谢!
推荐阅读
-
万字长文!ADC烽烟四起,III期临床群雄逐鹿:老牌玩家的“内”与“外”;HER2靶点之争;新靶点“三剑客”,创新不止于靶点
-
诺和益®进博首秀,1.3亿糖尿病患者新选择!——专访诺和益®中国3期临床研究主要研究者、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




点击这里,欣赏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药时代,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