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詹姆斯·沃森逝世,DNA双螺旋的最后一位建筑师谢幕

纽约时间今晨,冷泉港实验室证实,詹姆斯·沃森因自然原因于家中离世,享年九十七岁。至此,1953年破解DNA双螺旋结构的三位核心人物全部作古,分子生物学的英雄时代正式落幕。
消息传出,卡文迪许实验室旧楼降半旗。走廊里仍挂着那张黑白照片:沃森与克里克并肩站在金属骨架模型前,笑容青涩,仿佛昨日才拼完最后一枚碱基对。六十九年前,正是这条扭转的梯子,把基因从抽象概念变成可触摸、可测序、可编辑的实体,也奠定了今日基因疗法、刑侦、祖先测试乃至mRNA疫苗的基石。
沃森的人生像一条陡峭双曲线:前半段火箭般上升——十五岁入芝加哥大学,二十五岁在《自然》用九百字颠覆世界;后半段却伴随连串坠落。2007年,他因“非洲人智商先天较低”的言论被冷泉港实验室剥夺一切行政职务;2018年再提旧论,连荣誉头衔也被收回。这位曾推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旗手,最终在自我言论的漩涡里被边缘化。
业内人士评价两极。麻省理工教授兰德简短留言:“科学成就不会替发言者背书,发言者也不该掩盖科学成就。”而曾合作“抗癌大战”计划的旧同事则记得,沃森如何说服国会把亿级经费砸向尚未证实的分子靶向研究,“他赌赢了,无数白血病儿童因此多了一条命。”
遵照遗愿,沃森将葬于冷泉港松林下的家族墓地,不立碑,只刻双螺旋与一句自述:“我看到生命如何延续。”追思会将于下周六在实验室礼堂举行,不设官方致辞,欢迎自带故事。组织者说,这是沃森能想象的最体面告别——把最后的发言权还给科学,也还给时间。

上一篇:

下一篇:

公众号
公众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