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860字 2图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旧金山时间2025年11月5日,一家名字颇具好莱坞色彩的初创公司——Braveheart Bio——用一笔1.85亿美元的A轮融资,把肥厚型心肌病(HCM)这个“沉默杀手”再次推到聚光灯下。投资方名单堪称全明星:a16z Bio+Health、Forbion、OrbiMed、Enavate Sciences、Frazier Life Sciences,清一色“只押赛道龙头”的老钱基金。能让它们集体掏支票的,只有一条管线:恒瑞医药9月5日才放出的海外权益——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HRS-1893,如今更名BHB-1893,装进Braveheart的“唯一弹药库”。
故事得从两个月前说起。恒瑞把这款小分子在海外(不含大中华区)的开发、生产、商业化权益作价10.88亿美元“托付”给新成立的公司,自己保留中国主场。 Braveheart正是那艘被迅速打造出来的“快艇”:注册地旧金山,核心团队48小时内到位,CEO Travis Murdoch曾是BMS心血管全球开发负责人,首席开发官Michele Anderson牵头过5款心血管新药的上市审评,CFO Paul Rickey三次把Biotech送上纳斯达克。用董事会主席、前赛诺菲CEO Chris Viehbacher的话说,“这是把航母级配置塞进了一只快艇”。
BHB-1893的卖点直白却性感:选择性、可逆、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HCM患者的心肌像被过度拧紧的发条,舒张和泵血双双受阻,而BHB-1893试图把“过紧”的发条往回松几圈。已完成的2期剂量探索显示,用药数日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快速下降,射血分数曲线平缓,意味着疗效窗口宽,却不易把心脏“刹过头”。中国本土的3期试验已启动,Braveheart计划2026年直接启动全球多中心关键临床,跳过2b,用钱换时间。
市场端留给勇者不小的想象空间。HCM在美国的发病率是1/500,却被FDA划进“罕见病”,竞争者寥寥,已上市药物要么需住院静脉输注,要么黑框警告缠身。Braveheart打出的口号是“口服、一日一次、门诊随取随走”,如果数据继续干净,有望复制GLP-1的“患者友好”路径。
当然,风险也摆在桌面:单一管线、临床后期、注册门槛高,任何一次安全性闪失都会让估值脚踝斩。但Braveheart显然把宝押在“速度”与“团队”——1.85亿美元到账后,现金跑道足够撑到2027年,届时若3期成功,公司要么直接IPO,要么被大药企整包收购,留给二级市场的故事时间并不多。
恒瑞的算盘同样清晰:保留中国主场,海外变现,一次“NewCo”交易落袋10亿美元级别首付和里程碑,比自建海外销售网络更轻、更快。对于积极转型中的恒瑞,这笔收入足够再养3-5条早期管线。
从张江实验室到金门大桥,BHB-1893的旅程才刚开始。Braveheart能否让这款中国原创分子成为HCM领域的“最佳 in class”,2026年的全球关键临床会给出第一个答案。
关注药时代,畅听制药界精彩故事!
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提供任何商用、医用、投资用建议。
文中图片、视频、字体、音乐等素材或为药时代购买的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公司官网/网络,部分素材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药时代尽力注明来源。
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衷心感谢!
药时代官方网站:www.drugtimes.cn
联系方式:
电话:13651980212
微信:27674131
邮箱:contact@drugtimes.cn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药时代
发布者:haitao.zhao,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
为好文打赏 支持药时代 共创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