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途多舛的troriluzole
troriluzole是一款谷氨酸盐调节剂,属于riluzole(利鲁唑)第三代三肽前药。该药可以通过血浆中的氨肽酶转化为利鲁唑,从而降低突触中的谷氨酸水平,达到神经保护的作用。
利鲁唑则是一款神经保护剂,1995年被FDA批准用于ALS(渐冻症)的治疗。由于此药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仅60%)、需要空腹服用、大剂量会导致肝损等不良特性,限制它在临床的广泛运用。
troriluzole作为利鲁唑的加强版,有着更好的生物利用度与更低的肝脏负担,且不受食物影响,依从性更高。
troriluzole的研发历程颇为坎坷。早在2016年,Biohaven就开始了troriluzole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领域的研发,但是结果不及安慰剂。
后经Biohaven回溯发现,本次研究的主要终点(一个8分的SARA量表)评分存在不一致性和偏差,影响了最终结果。
于是乎,Biohaven与FDA重新设计了一个新的主要终点,一个16分的评分量表(f-SARA)。换上f-SARA之后,troriluzole的命运并未因此改变,再一次败给了安慰剂。
因此,Biohaven退而求其次,将目光投向了细分的疾病基因型SCA3,并自己开发了一个新的复合量表,称为SCACOMS,结果在提交NDA后仍被FDA拒绝,理由很简单:关键3期临床试验未达到主要终点,所以不予开展实质性审查。
时间来到今年3月,Biohaven宣布troriluzole的欧洲上市之旅失败,撤回该药在EMA(欧洲药品管理局)的上市申请,该决定是在EMA对提交的数据进行评估并提出问题后做出的。
那么,EMA的判断是否会影响到更为严格的FDA?Biohaven在2024年全年报中宣布,troriluzole治疗全基因型SCA的NDA获得了FDA的受理与优先审批,预计PDUFA日期为2025年第三季度。
可惜的是,今年5月份,Biohaven宣布PDUFA日期推迟三个月至今年年底,并将计划召开咨询委员会会议 (AdCom)。
直至今日,troriluzole终止强迫症适应症开发后,该药便仅剩SCA这一个适应症,艰难地等待上市批准。
troriluzole屡战屡败的背后
从二级市场的反应来看,troriluzole终止强迫症适应症一事,并未掀起波澜,人们更为关注其SCA适应症的获批。
SCA是一大类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率约为8/10万~12/10万。目前全球尚无有效治疗SCA的药物,存在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
这意味,troriluzole一旦获批,将成为全球首个FDA批准的SCA治疗药物。
于是乎,troriluzole在“罕见病”、“FIC”、“快速通道”、“优先审评”各类光环加持下,总给人一种“上市只是临门一脚”的错觉。
而troriluzole的屡战屡败,也成为了当下罕见病药物的上市缩影,特别是CNS领域新药研发与审评的复杂图景。
实打实的临床数据才是金标准,“巨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不能成为免死金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没有意义,不如多花些心思,在临床试验设计和结果分析阶段,积极与监管部门沟通和合作;在临床试验失败后去寻找适当的亚群体……
只差一步到罗马,终究是未到罗马。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原创文章。
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提供任何商用、医用、投资用建议。
文中图片、视频、字体、音乐等素材或为药时代购买的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公司官网/网络,部分素材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药时代尽力注明来源。
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衷心感谢!
药时代官方网站:www.drugtimes.cn
联系方式:
电话:13651980212
微信:27674131
邮箱:contact@drugtimes.cn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药时代
发布者:haitao.zhao,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